鬧劇頻出的社會現象確實考驗人的想像力。“布條裝”的“車模”已經讓人萬分震驚,如今比基尼“牛模”也輕裝上陣了。22日媒體報道,在山西山陰縣日前舉行的一場“奶牛選美大賽”中,8位比基尼面具女郎和一名外國模特在藍天白雲下,與參賽奶牛“同臺競技”,引來了現場村民和兒童圍觀。
奶牛選美、美女助陣,在網民的炮轟聲中,山陰縣的縣長卻感覺有些“冤”。山陰縣奶牛乳品業已走過40年的發展歷程,但身為北方農區奶牛第一縣卻一直鮮為人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産品也需要市場推廣。如今,一場“奶牛選美大賽”讓山陰縣名聲大震,但遺憾的是,知名度的提升帶來的並不是美譽,反而是形象的“醜化”。
公眾完全理解山陰縣形象推廣的急迫性,但是,“自掘墳墓”式的形象推廣,除了引來喧囂、口水外,真正的産品又有多少人留意呢?就像車展上人們只記住了身著清涼裝的車模,完全不記得汽車的品牌一樣,這一場“奶牛選美大賽”之後,又有誰會留意山陰縣和乳品業的關聯呢?
從縣長親自賣蘋果,到縣長扮“縣太爺”巡街拉動旅遊,從“一座叫春的城市”到“我靠重慶”,一些地方在城市品牌的行銷策略上並沒有長進,大家攀比的是誰比誰更“出位”。具體到這場“奶牛選美大賽”,筆者更關心它的創意從何而來。新聞披露説該活動策劃人是一位美籍華人,她所在的國際傳媒公司是此次活動的協辦方。奶牛選美這樣的活動是不是適合當地風情?奶牛選美為何還要搭配“牛模”?在舉辦這樣的推介活動時,當地政府官員其實更應該考慮一下“本土性”,而不能一味地迷信“國際色彩”。
在活動策劃人看來,網路傳播過濾了“奶牛選美大賽”的重要環節,只留下了比基尼“牛模”,一場原本有著“東西合璧”風格的活動被“歪曲”了。這一場有些惡俗的“選美”活動,自然不能全部歸咎於活動策劃方,根源恐怕還在於當地政府的“選擇性”錯誤。對一個亟鬚髮展的縣來説,一聽到活動策劃方有一定的國際背景,很有可能馬上掉入了崇拜的“陷阱”。
在某些地方,一些有著國際背景的“友人”非常吃香,他們經常被那些渴望提高知名度的地方政府或者企業以外國專家的身份“雇傭”,甚至在電視廣告裏,我們也經常看到沒名頭的外國人充當專家。説白了,“雇傭者”們的心理還是“崇洋媚外”,山陰縣的“奶牛選美大賽”也讓人品出這樣的味道。
一場“奶牛選美大賽”,“囧了奶牛醜了形象”已成定局。網路上如潮的口水未必能改變地方政府在形象推廣方面的脫軌局面,具體分析一下雷人的推廣策略是如何來的,或許比單純的口水嘲諷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