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職業化中失落的“貴族精神”

時間:2012-07-26 09: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根據中國醫師協會近兩年的調查顯示,有78.01%的醫生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學醫、從醫。筆者是教師,很想知道有多少教師願意自己的子女再從事教育行業,同樣,也很想知道媒體、律師從業者,有多少願意子女再從事自己的行業。

  沒有調查結果之前,筆者總有一種悲觀的感覺,這個社會上能夠對自己的職業産生認同感的畢竟是少數。在職業的“圍城”之外,每個人都會在幻想著另一個我。然而,到底哪一種“職業”才是我們最具認同感的,也許,它並不存在。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自身。

  最近有篇署名“閒人維傑”的文章在網上流行,題目是《貴族精神的消亡,流氓意識的興起》。到底何為貴族?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個內涵:一是誠信,二是道義,三是使命感。我們的社會關於“貴族”有一種認知,即,貴族與大富沒有關係,與穿不穿品牌衣服、打不打高爾夫、開不開名車、住不住別墅毫無關係,它絕對不是暴發戶精神,否則,“貴族精神”必然會失去其高貴的意義和內涵。

  有人説,“貴族精神”是一种家族榮譽感、使命感,在內心中有一種超乎生命之外的精神追求,它在於自尊、傳承、榮耀和驕傲,甚至在於樂意讓自己的子女繼承自己的事業。這種貴族精神可以在每一個普通人身上體現出來,比如,某個鐵路扳道工的兒子願意從事父親的職業,堅守這份平凡和責任;比如,一個下崗的三輪車夫,靠自己蹬三輪車的微薄收入,養活了幾十個孤兒,一個一個送他們去上學。這種精神的“貴族化”,或許恰恰是我們今天每一個階層都缺乏的,因為有太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有太多的人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沒有認同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李寧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寧認為,“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整個社會的福利需要普及,很多人還是在提心吊膽地買房子,實際上是社會保障需要完善,這種社會環境和文化的改變比較難。結果,中國人在職業化過程中會出現‘打工仔心態’,同時,在這種迅速變革的社會條件下,在環境與機遇的衝擊中,中國人的心態很難穩定下來,會比較難以恪守職業人的基本價值規範。”今天,當整個社會對職業化的理解並不深透,很多人面臨外部誘惑的時候,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會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沒有認同感。

  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於自製力,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即使在英國最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接受教育,也要睡硬床板,每天接受嚴格的管理,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正是這種苛刻的教育,才讓學生們領悟到真正貴族精神的氣質——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

  周國平説過,高貴,曾經是許多時代最看重的價值,被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現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人的靈魂應該是高貴的,人應該做精神貴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豈不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精神賤民?的確,要從一種職業中收穫尊嚴感,我們首先得學會尊重自己,在自己從事的崗位上默默堅守,有一種榮譽感和自豪感。也許,在一個職業化程度尚且不高的社會中,尋求“貴族精神”無異於大海撈針、天方夜譚,但是,“貴族精神”本身就是一種呼籲和訴求,今天,我們就是要在沒落中尋找那份缺失的“貴族精神”。(胡波)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