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時代中且看看身外的彩虹

時間:2012-07-18 09: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幾天前所在城市遭遇暴雨,傍晚下班時,瀟瀟雨歇,抬頭瞥見半道彩虹挂在天空,趕緊打電話喊兒子到陽臺上觀看。孩子9歲了,居然是第一次看到彩虹,説跟書上畫的一樣,興奮不已。

  這讓我暈倒。那道彩虹應早已生成夢幻般的斑斕艷麗,我在寫字樓裏忙活,孩子在家做作業,都無暇也沒想過關注外面的世界,發現時彩虹已消褪將盡。那天的彩虹很多人都沒看到,也沒有意識到雨後初霽時會映出美麗的虹。

  這是一個很“宅”的年代,雖然身處網際網路的資訊時代,卻很少去顧及大自然乃至蕓蕓眾生給出的信號。以致常有這樣的場面,一夥人聚會,好不容易相見,卻各自忙著低頭將餐桌上的情景發上微博,而不是當面酒熱耳酣説個痛快。

  格式化的樓宇格式化的生活中,大家“宅”在自己的心中,跟蒙上眼睛的驢一樣,限于格式化的轉圈中。沉浸在自己的空間與思維裏,按自己的邏輯行事,不願聆聽他人的脈搏,不在乎他人的感受,似乎是這個時代的通病。於是,官員為了政績一意孤行,事關公共利益的決策不徵求群眾意見,不由群眾分説,“再大的阻力也要拆除臨街防盜網”,無視市民訴求的底氣十足;地方政府無視中央“房地産調控不得放鬆”的三令五申,變著法子搞微調刺激;無良企業無視消費者利益與行業規範,偷工減料,污染環境。

  就是網路上的喧囂,也多是頑固地按自己的理解出牌,意見不合,寧願約架也不願耐心溝通,寧願以暴力壓服,卻不願以道理説服,更別説求同存異,包容異質思維。我們沉迷上網,卻不願意閱讀,網上眾多激憤的口水,對當下的擔心與疑慮,其實只消翻開兩本書,張維為的《中國震憾》與《中國觸動》,就會找到諸多問號的答案。中國為什麼能,為什麼自豪,只要不先入為主的帶著偏見,相信這兩本書都會讓人有所思,有所悟。

  我們為自己的一孔之見障目,常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與對立。近來有人呼籲,應倡導過去的“遊學”模式,在行萬里路中讀萬卷書,增長孩子的見識。也有人撰文感嘆,歐債危機陰影下的波蘭青年,還有興致在外過著“晃蕩”的生活。這都給人啟示。

  是的,我們或有許多習慣已成自然,或有許多看法已成定見,但這些不是不能改變,專注于一己之念,並不妨礙我們看看外面的世界,聽聽他人的聲音。如果無視周圍的日新月異、奔騰不息,就會活在自己固守的明日黃花中,活在自己進退失據的糾結裏,甚至鑄成大錯身臨險境卻渾然不察。

  廓開視野,有利於看得更清晰,走得更好。無論身處哪個社會階層,有什麼樣的抱怨或期待,都不妨從自我的中心裏走出來看看,會發現外面有眾多彩虹一樣的新奇與美麗值得欣賞,也因此多些積極愉悅的心情面對這個世界,並主動調整與周圍的關係以及方向。減少資訊不對稱之下的誤判,少些困擾,生活真的會好得多。(肖時候)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