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在即,但是體育總局卻和瘦肉精幹上了。揚子晚報轉引運動員的話稱,“今天總局下達通知,禁止運動員再吃豬肉,甚至在外羊牛都不能吃,只能吃雞魚。領導直接崩潰,之前還能吃到從北京空運過來的‘安全肉’,現在就連國家自己給運動員養的豬都查出了瘦肉精,還有安全感嗎?”
看來,如果過不了豬八戒這一關,今年奧運金牌戰略凱旋與否都要打上問號。報道稱,一些著名運動員,譬如劉翔早已幾年不知肉味。某運動隊早也“斷肉”40天,靠蛋白粉和帶魚充饑。讓人感嘆“素食主義者”不容易。唯一感到“欣慰”的文中還披露了一個細節。在國際瘦肉精另一強國——墨(西哥)國,去年24支赴墨西哥參加U17世青賽的球隊中,19支隊伍吃肉“中毒”。而奪冠的東道主沒有發現一例陽性。據稱,因為“熟悉國情”,東道主球員只吃魚和蔬菜。
當然這種“另辟蹊徑”,利用本國運動員“資訊不對稱”和“抗藥性強”的優勢奪冠,不是好漢所為。我國的瘦肉精戰役還是要立足正面戰場。從公安、工商、食品監督部門打、藥監部門打到如今體育總局也加入作戰陣營,全民作戰蔚為壯觀。可是為何這瘦肉精就和白骨精一樣,屢屢轉世死而復生呢?
其背後的龐大的利益鏈條值得關注。瘦肉精的歷史其實不長,上世紀80年代初才被美國人發明。不過短短幾年因為其毒副作用被歐共體等地明令禁止。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國科學界開始關注並推廣瘦肉精,發表了大量論文卻閉口不談毒性。這些研發都沒有從國家獲取資金,而主要靠校企技術轉讓。到2000年,某南方高校研發的瘦肉精遍佈20多個省市,總産值逾35億。還扶植了一大批飼料企業,現都已成為年産值數億的企業。
可見,政府的失策在於,沒有提前警覺。而科學界和一些飼料企業卻以白骨精的“易容術”屢屢逃脫了監管,以至於今天遍地開花尾大不掉。這不禁讓人想起前不久,有科學家以煙草減害技術申報國家科技獎遭到的種種非議。孫悟空告訴我們,對付瘦肉精當“一棍子打死”,讓其現出原形。只有從科學精神深處剪除毒瘤,才能還老百姓食品安全。否則,你打了瘦肉精,他明天又研發出一個“肥肉精”,你能奈何?地溝油和皮革膠囊的進化史也告訴我們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