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嚴別學醫”並非氣話
時間:2011-06-10 13: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高考第二天一大早,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疾呼:今是高考,唯告學子:“要有尊嚴,別學醫!”衛生廳副廳長何出此言?原來,5月30日發生在江西上饒、致上饒市人民醫院醫生殘疾的一場醫鬧,讓他心酸憤懣不已。(《羊城晚報》6月8日)
醫生本該是一個救死扶傷、受人尊重的職業。如果有人對準備獻身醫學事業的考生説:“要有尊嚴,別學醫!”而且,這個人的身份是衛生廳副廳長,他們一定會非常困惑。
説到醫務人員沒尊嚴的情況,很多見識過一些大醫院醫生冷臉的人一定大不以為然。而對那些為執業環境惡劣備感苦惱的醫務人員,這絕非一句氣話。發生在上饒市人民醫院的一起醫鬧事件,醫務人員沒尊嚴的狀況便可見一斑。事件中,一名王姓主治醫師躲在保衛科被打後又被拉到門診打,被迫下跪後再被拉到住院部橫幅下再打,致其雙下肢殘廢,生殖器被打爛,腦震蕩以及多處外傷。當醫生向現場執法者求助時,得到的回復竟是簡單的一句“不介入醫療糾紛!”
如今,國內各地的醫鬧事件可謂層出不窮。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醫院、醫生是強勢的一方,患者屬於弱勢的一方,醫鬧事件的發生原因一定是醫院、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有過錯。因此,在醫療糾紛責任未明確,是非曲直未有定論之前,社會輿論以及執法者在感情上總是傾向於患者。這也是醫務人員在醫鬧事件中遭受侮辱和殘害時,得不到應有的援助和保護的直接原因。一些地方的執法部門出於“維穩”的考慮,對醫鬧事件無法做到依法處理,而是讓受害的醫務人員“顧全大局”、“息事寧人”,也助長了一些職業醫鬧的囂張氣焰。
醫務人員所以陷入這種“孤立無援”的境地,一個最直接原因是喪失了患者及社會公眾的信任和尊重,社會聲譽嚴重下降,而弊端叢生的醫療保障體制是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源。
考慮到醫療行業的特殊性,醫患雙方不宜有直接的經濟關係。因此,無論是建立了全民醫保的歐洲國家,還是美國這種多元醫保體制並存的國家,患者就醫的費用一般都由醫保基金或者保險公司這樣的第三方來向醫療機構支付。然而,我國醫療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準低,很多病人到醫院看病只能自己掏錢,或者花自己醫保賬戶裏非常有限的金額。加之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投入長期嚴重不足,醫生承受著沉重的創收壓力,必須從病人口袋裏掏錢才能維持醫院的運轉,解決生計問題。如此一來,要建立起醫患之間的信任談何容易?
“要有尊嚴,別學醫”不是醫務人員的一句氣話,更不是真要讓有志於從事醫療行業的年輕學子打退堂鼓。相反,它要傳遞的資訊是,廣大醫務人員要求儘快改善惡劣的執業環境,儘快建立合理、有效的醫療保障體制,讓醫患者重建互相信任關係,讓醫務人員重拾屬於他們的職業尊嚴。(張海通)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