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多套保障房閒置被審計署公告披露出來後,面對媒體採訪,又隱瞞身份,避而不答,貴陽市住建局局長23日被免職。這一引發社會關注的事件看似畫上了句號,然而,其暴露的問題卻令人警醒,保障房關乎眾多平凡百姓的冷暖,不要讓“民生工程”傷了民心。
近年來,閒置問題在保障房建設中越發凸顯。根據審計署公告,除貴陽一地外,尚有4個省的一些市縣也被查出數萬套保障房閒置。閒置的原因從表面上看各有説辭,如貴陽市主要是由於供電、排污、市政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當然不願住在一個不通電、不通路,甚至沒有下水的保障房裏。
事實上,住房城鄉建設部早有要求,各地應努力做到配套設施建設與保障房工程本身同步規劃、同期建設、同時交付使用,確保已竣工保障性住房能及時及早投入使用。而且,自2013年起,中央專門安排了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因此,面對審計發現的動輒數萬套的閒置保障房,人們不禁要問:貴陽的保障房規劃為何沒有同步考慮到配套設施的建設?中央專門安排的投資資金都用在了哪?
應當看到,保障房涉及規劃、籌資、拆遷、分配等多道程式,工作難度相當大。幹部只有能擔當、敢作為,一心為民,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閒置的保障房猶如一面鏡子,將那些沒有真正把群眾切身利益放在心上的人打回原形。
如今,保障房已經度過了大規模開工建設期,分配入住問題相對集中。那些基礎設施不到位的保障房小區應及時補上“欠賬”。有關部門還應健全保障房考核體系,把入住率、群眾滿意度等指標考慮進去。只有把保障房工作抓細抓實,才能讓這項“民生工程”溫暖民心。(記者劉懷丕、王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