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富裕的城市裏“被富裕”

時間:2010-12-21 14: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第三屆全國相對富裕地區”排行日前揭曉,中山市再次穩居第七,與東莞、佛山和珠海等廣東省內幾大珠三角城市齊入前十。不過,與官方的高調相反,當地很多市民及網友認為“這種評比不能當真”,大家“被富裕”的可能性更大。有網民還留言:“我拖中山的後腿了”。(《廣州日報》12月20日)

  一項還算嚴肅的評比排行,何以到了市民那裏就成了相互戲謔的由頭?“相對富裕”的中山市市民為什麼會産生“被富裕”之感?其中不排除故意搞怪,以唱反調的口吻尋求某種自由表達的快意,但也不能忽視中山市市民“被富裕”話語背後深廣的現實背景,也即,長期以來“國富民貧”的現狀,日漸加大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疏離感;而貧富差距的拉大,也日漸加深了社會階層之間的撕裂感。地方如依然沉湎于“相對富裕地區”評選這類宏大敘事,或將引發不可預料之社會問題。

  就中山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來看,中山市位居全國相對富裕地區第七,似乎並非僭越。按中山市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梁士倫的觀點,中山雖然在經濟實力方面比東莞和佛山要差,環境優勢方面也比不上珠海,但總體發展水準、城鄉差距以及自然環境等綜合優勢比較明顯。然而,政策研究人員的宏觀視野,並不能替代一般民眾的生活感受。地方的物價水準、民眾的收入水準、大批外來打工人員的工資福利……所有這些具體指標都可能成為左右民眾判斷的籌碼,也是不能忽視的細節性感受。

  長期以來,很多地方已經習慣了GDP總量之類發展指標的比拼,民眾的生活感受往往退居一隅,説起來好像應該是“隨著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相應提高”,而實際上,地方財政實力越來越雄厚,而民眾的收入水準卻多年遲滯、徘徊在一個較低的水準上。儘管這幾年各地都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民生”,但在實際運作中,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的“發展至上”並沒有多少改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GDP總量已經是全球第二,而每人平均收入卻是全球第106位。

  此種巨大反差,使得從國富民貧到國強民富的改變十分艱難。但再艱難,也必須有所動作。即便地方政府缺乏積極性,民眾訴求也會推著政府前行。中山市市民此番發出的“被富裕”之感慨,就是一個信號。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感受是如此具有普遍性和傳染性,以至於在很多地方都通用。

  在具體操作層面,“國富民貧”是一個層面的差異關係,也是基本的框架,如何從追求GDP轉到減稅、藏富於民上來,應屬於優先解決的問題;此外,“貧富差距”則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差異關係,這需要政府有所作為。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針對中低收入個人和大部分企業減稅,將成為中國稅改的關鍵詞。果如此,這些舉措或可逐漸縮小政府與民眾之間、城鄉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貧富差距。

  如果民眾總是感到“被增長”、“被平均”、“被富裕”,只能説明,在民意和官意間確實出現了很難彌補的巨大鴻溝。其實,有理解上的差異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對這種差異熟視無睹。一個良性的社會,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縮小差異、尋求更多共識的社會。(胡小麥)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