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體育産業發展提出了三點重要意見,包括簡政放權、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的審批、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群眾開放、優化市場環境推動體育産業發展等,這幾點意見可以説是對近年飽受爭議的管理機制的改革指出了方向。筆者認為,該意見的要義就在於促進政府部門簡政放權,突出體育發展的商業化和社會化兩條路徑,發展大眾體育運動,突出體育事業的民生功能。
近年我們的競技體育取得了突出成績,北京奧運會金牌總數甚至超過美國列第一位,這是在以“金牌戰略”為目標的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優越性”的體現,但其弊端更甚,如許多得金項目影響力小,含金量不高,而職業化程度高、擁有廣泛愛好者和參與者、具有極高商業價值的項目,如三大球,在舉國體制下花費國家巨大財力,成績卻一直很讓球迷失望;大眾體育水準極低,學校和社區體育活動條件差,體育設施和健身場地嚴重不足等,更別提舉國體制下滋生的嚴重腐敗現象,因此,舉國體製造成了今天中國體育發展極不協調的畸形局面,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我們的體育觀念和體育文化。體育當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可以為國爭光,也可以是觀賞和娛樂,但其最本質在於強身健體,追求超越。在今天,體育已經成為全球民眾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高水準的競技體育以及體育産業的健康發展,都要以大眾體育健身活動為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説,體育本來就應該是民生性的活動。這次國務院會議提出的三點都包含了推動群體性體育發展的內容,可以説是緊緊扣住了民生這個核心理念,讓體育回歸民生,就是讓體育回歸其“初心”,讓體育真正融入我國民眾的生活。
而保障大眾體育發展的路徑,就是要簡政放權,突出市場的作用,強化社會的功能。政府需要轉變角色,體育管理部門不應該承擔競技體育奪金摘銀的“政治”任務,而是應變身為行業的管理、規範和服務者,適當合理地向社會分權或還權,通過發揮社會仲介組織的作用,形成社會“自組織”機制,以防止因政府某些短期決策失誤導致的社會失衡。群體性體育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市場價值,體育器材生産、各類健身培訓和康復活動、場館租用等都完全可以依靠商業化方式來運作,而廣受民眾歡迎的體育運動,更是可在行業協會管理下成立球會和俱樂部。當政府管理“鬆綁”後,體育企業就會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而體育産業的發展也將帶動體育活動的社會化。這方面體育強國美國就是極好的例子。美國沒有任何政府體育管理部門,其體育事業分為職業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三個部分,這三個方面各得其所,都得到了高水準發展。
應該看到,政府對體育運動的家長式管理産生了巨大的利益關聯,商業性體育和群體性體育活動的審批,政府管理部門坐收高額管理費,體育管理“簡政放權”的關鍵就是要打破這些利益壟斷,這一過程並不容易,但我們仍樂見其成。(劉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