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離不開吃。但“吃”在中國不但有特色,而且有超乎維持生命和一快朵頤的意義。新京報昨天在《揭秘中國特色官場飯局:一年吃掉3000億》一文裏,就給我們揭示了“吃”在中國的特色和意義。
“一年吃掉3000億”的數字並不新鮮。早在2012年兩會期間,九三學社就在《關於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議》中提到,目前全國一年公款吃喝的開銷已經達到了3000億元。按平均每個飯局花費1000元計,每年大約有3億個公款飯局,平均每天有超82萬個公款飯局。
這一數據準確性如何我們無從考證,但如果把請官員吃喝的所有款項都計算在內,那麼花在吃喝上的錢絕對遠超3000億。前不久在審判劉漢時,就透露了他為了結交高官一頓吃掉百萬的內幕。
相關調查顯示,2012年,我國中央政府司局級幹部平均每週有1.1次飯局,省政府的司局級幹部平均每週有1.3次,市長平均每週15.1次、縣長則達到了每週18.2次。
與重要官員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請領導吃飯絕非易事,一定要提前預約,還要通過與領導有密切關係的人才能約到。一旦請動了領導,往往是一件歡天喜地的事。而且吃飯還不能太單一,還要有一些附帶安排,比如要有藝人和美女陪吃,飯後最好有“文藝”“休閒”之類的活動。
那些被排著隊請的領導往往分身乏術而分時有術,他們不時要跑場以示對重要邀請者的“公平”。一些醒目的“下半場”請客者會預先問清領導在哪吃飯,以便在“上半場”的酒店或者附近訂房,以免領導轉場時長途跋涉。
吃喝本來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它不但沒有原罪,還是衡量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中國人好客,也常常通過呼朋喚友到酒樓食肆裏“撮一頓”來表現。在生活節奏緊湊、鐵門橫亙人際的城市,親朋好友借助聚餐的機會交流一番八卦一陣,倒不失為增進感情消除疏離的好辦法。
但不正當的公款吃喝和功利吃喝就不同了。所謂“不正當”,是指“師吃無名”,非因公事而動用公款大吃大喝。“吃喝用公款,埋單手不軟”,這往往造成極大的鋪張浪費。無論是用公款還是私款請領導吃飯,基本上都有功利目的,大多是為了打開權力通道,否則為什麼非要請領導?為什麼在位時排著隊請,離位後又大把“檔期”空置?
爭相請領導吃飯其實大都與友情無關,而是對權力的餵養。當契約與規則常常服膺於人情的社會,請吃飯是對權力的“前戲”,通過美味佳肴打開領導或者守關者的味蕾,進而打通他們的心。人們常説“要抓住男人的胃,先要抓住男人的心”,把這句話裏的“男人”改為“領導”應該更能成立,因為只要領導吃喝開心,他們就可能對你要辦的事關心了;而領導一旦關心,你就等著開心了……
用吃喝能夠解決問題,或者是該辦的事不辦,或者是不該辦的事辦了,都是人為設障或權力失守。因此,許多大吃大喝不僅僅是一種浪費,更不僅僅是對舌頭的慰藉和對胃口的填充,而更多的是對權力的覬覦,對規則的暗殺。
在有了多種吃喝規定和禁令之後,據説現在的公款私款吃喝都大為減少,但對權力設限顯然要比對吃喝設限更為重要——只要權力不需要餵養,人們都按規則辦事,掌權者就無法通過吊別人的胃口來滿足自己的胃口了。(首席評論員 何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