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30萬元去當聘任制公務員!”“五一”小長假過後,浙江義烏5名聘任制公務員即將上崗的消息,引發社會熱議。義烏招聘聘任制公務員,在浙江開啟了公務員聘任制的“破冰”之旅,打開了一條引才“新通道”,同時也打破了公務員“鐵飯碗”的常規概念。此次聘任制公務員招聘是從去年12月份開始。
從嚴格意義上説,時下的聘任制公務員更多的屬於“體外迴圈”,在很多地方並沒有相應的編制界定。故而,在各地不斷試點的基礎上,隨著聘任制公務員人數的增多,可以肯定的是,在數量龐大的委任制公務員之外,還有數量不少的聘任制公務員,並可能導致事實上的超編。
數據顯示,深圳試點公務員分類改革後的幾年內,當地4萬多名公務員中聘任制超過了3200名,但無一人被解聘。雖然深圳試點的分類改革聘任制,與專業技術類的聘任制還存在差異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兩者在管理模式和考核體系上,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若非本人自願辭職,恐怕難以逃脫“只進不出”的窠臼。
公眾之所以對聘任制公務員抱有期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聘任”之下,可以隨時解聘。制度設計的初衷也確實如此,但只聘不辭的結果表明,聘任制跟委任制在執行過程中,實現了某種契合與統一,背離了應有的初衷。
時下最大的障礙在於,現行的內部考核體系,很難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個人的得失,除非犯有重大的過錯而被問責,必須按規定給予“不合格”之外,“自己人評價自己人”就只是一種程式敷衍。雖然考核涉及“德、能、勤、績、廉”五方面表現和工作實績,但除了“績”較易量化之外,其餘幾個方面都很難作出科學而客觀的評價。
唯有打破“鐵飯碗”,才能讓公務員改革更徹底,聘任制公務員破“鐵飯碗”需制度設計,別只換湯不換藥,變相地淪為另一種“鐵飯碗”。當務之急應儘快細化量化考核指標,讓考核更客觀和公正,不流於形式。在此基礎上,再引入和注重社會監督的作用,讓民意評價在其間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公務員聘任制才會真正産生“鯰魚效應”。(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