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一期的《瞭望》新聞週刊報道,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公務員的工作狀態多是“喝喝茶、看看報、聊聊天”,現實情況真的如此嗎?記者走訪多地發現,一些地方確實存在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甚至脫崗早退現象,但對廣大基層公務員而言,“忙、忙、忙”,“白加黑”、“五加二”才是真實的工作狀態。
基層公務員“忙、忙、忙”,很辛苦,也很不容易。就像有公務員透露的那樣,局長辦公室的燈亮著,處長的燈就不能關,科長、科員就得幹靠著。還有一些公務員更是連續一個月每晚10點以後才能回家,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這樣的忙碌讓人同情,不過,同情之餘,也有必要弄清楚,他們都在忙些啥?
從《瞭望》新聞週刊的報道看,可以大致梳理一走訪基層公務員的工作內容。一是忙於事務性工作,一般性公務,接待以及拆遷等難辦的事;還有就是忙於文山會海,每逢重大活動,就要不停地寫材料、看材料,下鄉督查,組織會議、準備會議材料。再就是上級領導臨時交辦的各種事務。
舉凡基層工作,因其多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往往千頭萬緒,既繁又難,料理起來,不得不費時費力,應付週旋。既要推動事情有進展,工作有成效,又要防範不能出了問題,招來麻煩。可見,這些事務當然都有必須要辦的理由。也因此,很多基層公務員只能經年累月地加班加點,疲於應付,很難歇一口氣。
不過,如果稍稍跳開一點,就會發現,很多的“忙、忙、忙”,往往並無必要,更像是形式主義作風的集大成。這種忙本身,恰恰是時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所指。以文山會海為例,很多會議、政府搭臺的活動,其實並無必要,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卻依然熱衷於此,且規模越來越大,頻率也越來越高。
還有很多政府實際承擔的審批、評獎、考核、認證等工作,也完全可以瘦身,轉交市場或者乾脆取消。遺憾的是,也許是由於長期以來已經形成某種慣性,也許是出於具體利益的考量,很多地方、部門,並沒有真正這樣做,而是以各種理由和藉口固化這種工作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見,簡政放權的艱難。
至於越到基層越熱鬧的接待風,則更是不折不扣的陋習。這種風氣的惡劣之處,不僅僅是佔用了基層公務員的時間,也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儘管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此種情形有所收斂,但現實的情況是,仍有一些地方對此置若罔聞甚至陽奉陰違,以各種畸變的方式,改頭換面,繼續大搞接待。
凡此種種,無一例外地加劇了基層公務員的工作負擔,而且,尤其嚴重的是,公務員過度的瞎忙,無事忙,也擠佔了原本並不寬裕的時間,消磨掉了原本並不熾熱的走訪基層願望。於是,一方面,很多公務員就在這樣的氛圍中浮著、忙著;另一方面,很多基層群眾的困難、訴求無人解決,無人傾聽。
因此,若想真正破解公務員的工作負荷大,首先,要堅定不移地做減法,切實推進簡政放權,政府不應該繼續把所有的事情都攬過來,該下放的一定要下放,該交給市場的一定交給市場,以往那些繁縟的接待程式早就該去掉了。其次,要多做加法,公務員要抽時間多走訪基層調研,要找到民眾關心的真問題。在廣闊的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在與民眾的良性互動中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樂趣,而不再是在雜七雜八的瞎忙中,無謂地焦慮,無望地等待。(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