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腳院士”背後的純粹力量

時間:2014-04-24 12:27   來源:人民日報

  其實,純粹離每個人都不遙遠,也許就在一念之間,我們常常與之相遇,只是別在不期然間放手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近日成了網路紅人,紅得有些突然。

  原因是一張講座照片。照片上,這位以遙感基礎理論研究為專長的院士,留著鬍子,一襲黑衣,足蹬布鞋,連襪子都沒有穿,在中科院大學的講壇上念著自己的稿子。

  現實版“掃地僧”,這是網友們看到照片之後對李小文的評價。

  金庸名著《天龍八部》中,掃地僧是少林寺藏經閣裏的老和尚,一身武功震爍古今,卻返璞歸真毫不起眼。現實中,身負院士光環的李小文同樣身懷絕藝、低調行事。如果説,少林寺之所以不墮威名,在於有掃地僧這樣的高人的話,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傳燈錄裏,當然也少不了李小文這樣不務虛名默默實幹的科學家。

  與照片形象一起在網上流傳的,還有數年前李小文的一篇媒體訪談。文字與照片可謂相得益彰,言談中的許多細節都展現他沖淡的性格。問他在美留學期間幹得最多的事情是什麼?他回以看小説,特別是武俠小説,最認同《笑傲江湖》中令狐衝的人生態度;問他選擇回國報效為何有此覺悟?他回以提攜自己的楊老師讓自己回來,於是就和同學都回來了。

  在看慣了學者西裝革履、高談闊論的時代裏,李院士簡約樸素的形象與樸實無華的談吐,實在是我們與純粹的一次邂逅。他的光腳和布鞋在網路世界裏橫空出世,卻讓我們在“高大上”“白富美”“小清新”的圍裹中,感受到了純粹的力量。

  對科學家來説,純粹是牛頓頭上的那顆蘋果。日之所思、夢之所縈,都是自己上下求索的問題。當蘋果掉到頭上,才能砸出靈感,找到物理世界的規律。

  對領導幹部來説,純粹是焦裕祿頂在腹部的鋼筆帽。忍著病痛的折磨,帶著群眾戰風沙、興水利,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人生旨趣,“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社會理想,才鍛成他“兩袖清風來去”的品格、“生死父老係”的政聲。

  對一個有信仰的黨員來説,純粹是陳望道的墨汁。正因為精神之甘,讓陳望道在翻譯《共産黨宣言》時可以就著墨汁吃粽子、還吃出了紅糖的味道;也正因為信仰之甜,讓中國革命的先驅與英烈,前赴後繼,眾志成城,吃百般苦,受千般難……

  時代不同,國別不同,職業不同,信仰不同。但他們所堅守的那種純粹相同。

  毋庸置疑,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比之以往,更豐富,更多元,但也面對更多的誘惑和挑戰。

  當醫生拿起手術刀,他眼中應該只有人體器官,而不是手術報酬;當老師站上講臺,他挂懷的應該只有知識的傳授,而不是職稱晉陞;當記者舉起錄影機,他面對的應該只有事實真相,而不是自詡的“第四權力”;當領導幹部手握重器,他關心的應該只有民生改善社會安定,而不是一己之富貴……

  毛主席寫詩,“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其實,純粹離每個人都不遙遠,也許就在一念之間,我們常常與之相遇,只是別在不期然間放手。

  社會輿論的倡導、市場機制的建構,也應該鼓勵而不是壓抑這種純粹。雖然純粹者不依靠豐厚的物質和他人的點讚來生活,但作為社會,卻有義務讓不同天賦、才能的人有所保障、各安其位,而不是蠅營狗茍、追名逐利。唯其如此,才不會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中滑入“市場社會”的陷阱,價值多元化也才有一個真正的物質基礎。(楊 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