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平實名舉報陜西省韓城市人社局招考違規,排名第三的考生專業不符被查實除名後,這位父親發現自己成績排名第六的兒子王晨,仍然無法被正常遞補錄取:原本需招5人的崗位,最終只錄取了4人。(4月14日《中國青年報》)
這原本應該是一段佳話。一個考生的家長,指出了政府機關招聘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然後被證實;政府部門呢,勇於糾錯,而且又按照規定將舉報者的兒子補錄進去,多好的事兒啊。可在陜西韓城市相關部門那裏,卻沒有續寫佳話!為什麼呢?
有關遞補錄取,這是韓城市當初招考設定的規則;而現在他們所謂的過了時效就不遞補的制度依據是《陜西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實施辦法》,可在這個文件裏,只規定了“對考察、體檢不合格者,招聘單位不得聘用。空缺的名額,經主管部門同意報同級人事部門審批後,按成績排名順序依次遞補”,並沒有關於時效的限制。
現在很多人懷疑,當地之所以拒絕遞補舉報者的兒子,是因為父親為了兒子補錄,屬於有意找茬,於是儘管找茬成功,但相關部門偏偏不讓你目的得逞。這當然都是猜測,真相如何,還有待詳細調查。
在這件事情中,也有人會覺得,父親的目的本來就不“單純”,所以不值得鼓勵。不過,任何一個公民對政府的監督,其實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超脫。事實上,正是因為有著利益的驅動,才提高了監督的積極性。利益引導,要比那些道德説教更有用。換句話説,就是公民懷著私利去監督政府,只要監督的正確,政府不僅不應該去阻止,相反還應該多多鼓勵。
作為政府部門,不要用錯誤掩蓋錯誤,那樣只會釀成更大的錯誤。這位父親問此前違規怎麼處理時,工作人員稱,“這是我們的事,你管不著!”這樣的表態,更讓人覺得相關部門有小氣、挾私報復的嫌疑。當地是不是因為父親舉報,所以“封殺”兒子,需要更權威的調查和回應。(王攀 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