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不是機器,不應“被勤勞”

時間:2013-12-16 14:5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國際就業諮詢公司“巨獸”與調研公司捷孚凱集團合作,在全球多地分發問卷,調查多國民眾對“勤奮度”和經濟復蘇的看法,其中,僅英國和美國就有8000多人回答了問卷。在本月10日發佈的調查結果中,中國位居“勤奮度”榜首,其後依次是德國、美國、加拿大、印度、英國、荷蘭、法國。(12月14日《新京報》)

  中國從傳統農耕社會走來,“克勤於邦、克儉于家”的祖訓早就內化為性格操守,説中國人勤勞,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何況,在今天的競爭社會,加班加點已經被異化為莫大的光榮。當此背景下觀之,世所公認的“最勤勞”之桂冠加冕在中國人頭上,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勤奮度排行榜之外,我們還應注意到另外兩份調查:一是不久前,蓋洛普公司公佈其2011~2012年對全球僱員對工作投入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調查的東亞4個地區中,中國(包括香港)員工敬業程度最低。二是2013年11月,《小康》在世界各地的2013個中國人中開展了今年年度感受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別累”,還有人“越來越累”。

  這是一個尷尬的現狀:中國人,累並勤勞著。疲累不堪,卻又忙得像個陀螺;最不敬業,卻也停不下拖遝的腳步。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人不是機器,也不是超人,過度的操勞,不過是飲鴆止渴。道理人人懂,但在現實生活中,好像個個又成了上緊發條的玩偶,停不下飛馳的腳步。

  中國人為什麼累並勤勞著?這個問題恐怕離不開三重原因:一是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儘管社科院預計2014年GDP增長7.5%,但要實現這個數字,在基數變大、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可能還得靠更多人的艱苦奮鬥。二是轉型期矛盾多元、保障乏力,人人都想多幹點、多攢點,以解教育、住房、醫療、養老等後顧之憂。三是變態的價值評判標準未及轉身,以加班為榮的慣性還沒有逆轉,總覺得勞累是一種值得讚許的人生態度,加上休息休假權基本一紙空文,於是,員工的疲累程度似乎只能取決於老闆的良心。

  很多最勤勞的中國人,不過是“被勤勞”罷了。在中國企業以過勞為榮的時候,不少國際企業卻前瞻性地強制要求員工懂得休息:譬如高盛決定將入行一年的分析師變成長期僱員,同時還鼓勵他們不要在週末加班,因為“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要讓最寶貴的人力因素合理用度、有序發展,先要逆轉“累並勤勞著”的生存狀態,讓未來的中國勞動者們掌握休息權,擁有話語權,享受勞動中的快樂。(鄧海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