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層面上講,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部制機構改革已成大勢所趨,按照本次人大會議日程,各代表團13日全天舉行全體會議或代表小組會議審議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草案。雖然説很多代表、專家都認為不能奢望大部制改革一步到位,機構改革不可能一揮而就。但是,頂層對大部制改革的設計積極地適應了中國改革的發展趨勢,這是大家都認可和讚賞的。如果説,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方案是從策略、策劃上積極主動地推進改革的話,那麼,當前中國經濟回升的良好態勢卻是從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向上,有效地幫助大部制改革向前推進,近期中國經濟的“利好”發展趨勢,為大部制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增強了改革的信心和力量,有利於改革的深化。
近期,出口、投資等一系列經濟數據密集發佈,2月出口增速同比增長21.8%,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投資繼續提速,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6.6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經濟數據傳遞積極信號,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已經顯現。首先是出口增長強勁,據海關總署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21.8%,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表明外需逐漸恢復拉動,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疊加新一輪人民幣被動升值,導致同期進口明顯弱于預期,顯示內需仍偏弱,內需的恢復勢頭還需要再觀察,但從進口形勢來看,中國經濟已開始明顯復蘇。與外貿數據同時公佈的出口經理人指數也連續回升,這表明我國外貿出口走勢正趨於樂觀,2月份,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38.2,較1月回升0.7,連續第3個月環比提升。所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後表示,對今年的外貿形勢審慎樂觀。其次是投資增速加快。2月份固定資産投資、CPI等一系列經濟數據相繼公佈,也顯示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作為經濟先行指標,中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在2月環比微漲0.2%;2月份CPI同比上漲3.2%,創10個月來新高。這都表明我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已經比較明顯,正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發展。(參看2013年3月13日中國網)
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明顯態勢有利於推進大部制機構改革,為改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加強推進改革的動力,增強推進改革的信心,促進改革的深化。
首先,出口增速、出口經理人指數回升、CPI同比上漲、投資增速加快等,顯示了中國經濟近期已表現出較好的健康發展勢頭,這對於積極推進大部制改革來講是從經濟趨勢上提供了有效的動力。經濟發展態勢如果不理想,改革的阻力就將增大,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就缺乏經濟底氣;反之,經濟回升態勢明顯,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就能較快、較順利地推進。大部制改革的關鍵點是政府職能的轉變,機構縮減,人員也要隨之縮減,這樣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促進職能轉變,使政府管理部門實現“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不要管”。而職能轉變的核心就是把不該管的放手,不要去要管,把不管的事務放給社會組織或者行業來管。而有了經濟明顯回升的態勢作基礎,就讓管理部門更大膽地把不該管的放手,以便更有效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和導向,向前推進管理體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