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在路上,突然遇到有人需要你幫助或救援,你會怎麼辦?蜀山小學的三名小學生選擇的是立即救人,喊人、撥打120、止血……
孩子的救人熱情令人感動,但如果換做是你我,面對這樣的情形,是選擇明哲保身置之不理,還是能像孩子那樣無私地去救人?
對於孩子們的救人舉動,我們無疑應當保持敬意。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看到了未被塵世浸染的同情之心。孩子們勇敢的救人行為,正是惻隱之心發之於少年,在危急之下近乎本能的行為。
對於孩子們的救人義舉我們應當保持敬意,但危急救人也是一項風險極大的技術活。以前我們片面強調要組織少年上山撲火,後來隨著社會上生命意識的高漲,現在不再提倡這種行為。我們對於見義勇為的討論,也應當轉為提倡“見義智為”。此次救人行為並無太多危險性,但如果遇到溺水、觸電、火災等事情,貿然上去救人可能反而會傷害到自己。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孩子的勇於助人的行為,一方面也要教會孩子對救人風險的判斷。
令人遺憾的是,時下惻隱之心在社會中卻日漸迷失。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冷漠似乎越來越正常,熱心似乎越來越稀罕。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類似的報道:廣州一名大學生喝止公交扒手被刺,車上乘客無人相助;杭州一名等不到媽媽的13歲女孩,向路人借手機時竟無人肯借,她只有委屈哭泣;溫州一司機撞人逃逸,“最美小學生”卻援手救人。
世上的一些事情,尤其是道德行為,“知易行難”。應該怎麼做是一回事,實際上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眼下,公共生活的信仰底線,似乎已經逐漸從“不救人”降格為“不害人”。道德的重塑和提升,已經成為一個城市乃至國家文明進步的緊迫任務。每位市民能否捫心自問,孩提時代的悲天憫人之情和濟世救人的願望如今是否還留在心底。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太傻太天真,而是我們太強太精明。蜀山小學的孩子們給我們成年人上了一堂課。(俞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