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臺灣經濟臍帶不能與大陸切割

2016年03月15日 09:30:00來源:台灣網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中心主任譚瑾瑜的文章,分析蔡英文的經濟政策及臺灣經濟與大陸發展的關係。譚瑾瑜指出,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即便能成功,並不表示臺灣經濟臍帶能與大陸完全切割,藍綠雙方雖然在兩岸關係上有不同的見解,然而延續兩岸經貿協議和交流成果仍有其必要性,而這正是彰顯臺灣在經濟上無法與大陸隔絕的佐證。

  評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近日積極走訪台灣各地,聽取産業心聲,希望能貼近民意、提出活絡臺灣經濟的政策。隨著就職日愈近,已經展現出未來的民進黨新當局將首重鬆綁法規、提升臺灣産業競爭力為主要施政目標,加上先前曾提出新南向政策,以及不正面應對、也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態度,使得大陸許多學者均提出蔡英文未來是否真要背向大陸,執意繞過大陸以走向世界?

  新南向政策有難度

  蔡英文未來將以新南向政策強化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全方位交流,恰好對應到臺商的需求。近來中國大陸進入新常態後,逐漸有內需市場疲軟的隱憂,美國商會更在今年1月表示,在陸經商的美國企業有近半數將産能遷至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而東南亞國家成為各方考慮投資轉向的首選之一,臺商嗅到商機,當然躍躍欲試想要前進東協。

  未來蔡英文上臺推動新南向政策,將會提高臺灣産業與美國、日本之合作機會,一同進駐東南亞尋求商機。倘若蔡英文具體推動合乎臺商所需的新南向政策,的確會加快大陸臺商投資轉向東南亞的速度。

  然而,既使成功推動新南向政策,並不表示臺灣經濟臍帶能與大陸完全切割,事實上就算是大如美國或是日本,亦無法忽視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事實,遑論臺灣。縱使大陸邁向新常態,然而十三五規劃中經濟成長目標仍高達6.5%以上,在全球尚未復蘇之際,仍是全球經濟堅實可靠的成長動能。而根據世界銀行所公佈的全球每人國民所得數據,中國大陸2012至2014年每人國民所得成長高達7.3%,遠遠超出全球及高收入國家成長幅度,既使當前面對調結構的壓力,廣大內需市場仍深藏潛力。

  從兩岸經貿交流的過往歷史可以印證,中國大陸之所以成為臺灣第一大貿易地區及投資地區,乃是兩岸語文相通、地緣相近以及大陸持續壯大的經濟實力。兩岸語言相通的優勢,仍是吸引中小型臺商棄東南亞而進駐中國大陸投資的主要原因,中國大陸仍是中小型臺商及年輕人創業的最佳場域,倘若中國大陸度過新常態且提升內需,並透過兩岸經濟合作利多政策發揮磁吸效應,任何臺灣的新政策仍難敵其廣大內需市場之吸引。

  兼守兩岸互利共榮

  近日大陸觀光客來臺申請人數銳減,已逐漸引發臺灣觀光業者的恐慌,並進而透過媒體引起關注。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擴大陸客來臺觀光,臺灣觀光客來臺總人數已突破千萬大關,陸客赴臺人數更是超過400萬人次,因而有業者擔憂陸客人數銳減,將會蒸發2000億至3000億元的觀光産值。民進黨雖已與觀光業者進行溝通,然而報道稱最後都是以大陸官方沒有正式通告限縮陸客作為解釋,沒有幫業者想出具體的解決之道。

  當前陸客來臺觀光人數減少所造成的經濟衝擊,僅是未來兩岸經濟合作可能受阻的冰山一角,倘若接續發生兩岸航班縮減、兩岸産業合作停滯、兩岸協議延宕等兩岸經貿活動減少的衝擊,恐怕只是更加凸顯兩岸經貿合作與臺灣經濟成長的關聯性。

  520即將到來,藍綠雙方雖然在兩岸關係上有不同的見解,然而延續兩岸經貿協議和交流成果仍有其必要性,而這正是彰顯臺灣在經濟上無法與大陸隔絕的佐證。我們期待新當局在突破難關、開創新局之際,能兼守兩岸合作所奠定的互利共榮基業。(譚瑾瑜 作者係臺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