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的公共産品

2017年04月24日 08:45:14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原標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的公共産品(大家手筆)

  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基本原則的“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為實現世界和平、穩定、繁榮而提供的一項重要公共産品。在一些國家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特別是某些大國拒絕提供全球公共産品的背景下,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這項制度性公共産品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作為中國新時期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中國逐步成為構建全球經濟秩序的重要參與者,在自身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世界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遇。“一帶一路”建設開啟的新一輪對外開放,力度更大,程度更高。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相互配合,中國開放的空間從東南沿海擴展到中西部內陸地區;開放的對象從以發達國家為主擴展到世界各國;開放的內容從單純適應國際貿易規則拓展到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踐已經證明,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高,為世界提供的發展機遇越大。

  作為一種新型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一帶一路”建設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開放主義,是經濟全球化的助推器。在國際經濟學中,多邊主義被認為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經濟學家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如果一項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具備開放性特徵,它就能加快多邊主義進程,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世界原有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大都有“進入門檻”。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某些發達國家不僅放棄了多邊主義理念,也開始放棄開放的區域主義理念,轉向雙邊主義或單邊主義。這是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一帶一路”建設則不同。作為一種新型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它植根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其開放性是其他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所無法比擬的。它不是排他性的合作機制,而是促進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新途徑,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有別於以規則為導向的其他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一帶一路”建設以發展為導向,著力破解“發展缺位”這一全球治理難題。“發展缺位”是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一大弊端,突出表現為其沒有解決擁有世界80%以上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相比之下,以發展為導向的“一帶一路”建設把解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作為核心目標。“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眾多且差異性較大,預設一個統一的合作機制是不符合實際的。因此,“一帶一路”建設始終從各國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推行多元化的合作機制,致力於打造以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為基礎的命運共同體。比如,它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優先領域,就是考慮到基礎設施落後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瓶頸。在實踐中,它既可以與各國的發展戰略對接,又與現行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並行不悖、相互補充,有力地促進沿線國家乃至世界的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通過區域經濟合作等途徑提供全球公共産品是大國的責任,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某些大國認定提供全球公共産品得不償失,甚至拋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轉向雙邊經貿合作,或者要求對已有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重新談判。而“一帶一路”建設彰顯的正確義利觀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這一義利觀強調以義為先、義利結合,主張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平等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機會,有助於發揮各國現有比較優勢,並促進其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深入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