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堅定文化自信才能走好中國道路

2017年03月15日 13:50:22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3月7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了“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記者會。會議期間,本報記者專訪了幾位代表和委員,他們從不同的視角為我們解讀和闡釋了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引領社會風尚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周文彰指出:要樹立和堅定文化自信,首先搞清楚文化自信的內涵,自信就是自我確信、自我信任、自有信心。自信指向兩個方位,一個是過去,一個是未來。當我們回過頭來看,過去做的是成功的、正確的、有效的,這叫自信;同時我們對未來抱有信心,有成功的把握實現既定的目標,這也叫自信。文化自信既要往前看,也要往後看。文化自信主要有三個特徵。一是文化自信具有根本性、普遍性,因為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文化自信是其他一切自信的根基。如果文化自信沒有了,其他自信也就失去了基礎。二是文化自信是 包括 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優秀”兩個字很重要。這次會議我提的一個提案就是《關於進一步推動領導幹部學國學的建議》。學國學也要限定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是文化自信絕不僅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我們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文化自信有三個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雷鋒精神、張思德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都體現了文化自信。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主席、湖北省文史館館長熊召政認為,沒有文化自信,其他自信都談不上。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首先要熱愛文化這棵大樹,也就是要首先培養和堅定文化自信。我們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始回歸。一方面,我們的一些民間美好的風俗被重新喚醒,比如一些優良的鄉規民約、忠孝仁義等傳統的價值觀等等,都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秩序裏面來了。另一方面,各種民間讀書會、領導幹部的理論學習讀書會等空前濃厚;再如中央電視臺的詩詞大會成了熱門節目。為什麼?這就是因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關於學習和文化的重要講話。風氣自上而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學習風氣以及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氣自上而下,春風化雨。風俗自下而上,我們民間美好的傳統風俗,也會給決策者傳遞一種中華民族的文化資訊,這也會影響到黨和國家的治黨治國方略。因此我認為,當下的中國,風俗自下而上,風氣自上而下,兩相激蕩,必成社會新的風尚。

  文化自信關乎道路和命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吳恩遠在接受採訪時説,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相容並包,我們有自己民族優秀的文化,同時也善於吸收外來文化,但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文化定力,這就是自信。我們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産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騰飛了,要兩個輪子一起飛,經濟起飛,文化也要起飛。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立國之本,所以一個民族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尤其在與其他文明的融合與碰撞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定力。在當代中國,我們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認為,當前我們應認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密切關係。把握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仰,要立足於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一個國家和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做支撐。信仰具有多種形態,文化信仰、道德信仰是最豐富、最持久的信仰。

 

  我們為什麼要把我們的信仰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道路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是從5000年的中華文明的傳承中走過來的,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必須要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就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是對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繼承和發展,而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必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源與根。可見,中國共産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文化自信重在普及和創新

  對於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這一問題,全國政協常委、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劉長樂的回答是:“世界需要真實的、多元的中國題材。”談到文化對青少年的培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説:“我們的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不只是知識,文化是讓我們享受的,特別是好的傳統文化。怎麼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幸福,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的。”對於優秀的文化綜藝類節目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聞主播海霞認為:“這表明很多人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我們的中國文化,喜愛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一個大寶庫,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不斷地從中華文化中挖掘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去傳承好它。”

  全國政協委員、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在接受採訪時指出,要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運用“文化+”思維的方式。“文化+”是以文化為主體,使文化主動與社會各領域相結合,借助多種途徑和手段使之得以傳承創新和發展,同時也賦予各領域以文化屬性與內涵。這不僅有助於增強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更有利於推進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文化+”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經濟、科技、網際網路以及文化産業自身等諸多內容。“文化+”模式可催生新創意、形成新業態,同時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和健康發展。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所提出的“建設規劃一批國家文化公園,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標識”,就可以採取“文化+N”的模式運作。目前,我國有一些類似的文化主題公園,但大多數沒有形成良好的産業形態。因此,我們需要運用“文化+”的模式,借鑒一些國際知名文化品牌項目的經驗,根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身的特點,吸收、融合、創新,最終形成我們自己的文化品牌。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