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體推進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
作者:夏傑長、徐紫嫣(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
高品質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條件。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充實富裕,是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和全面提升。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正式頒布,賦予了浙江重要改革示範任務,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試。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和建設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需要樹立全面系統的思維方式,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統籌推進。
經濟建設: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高品質發展經濟和提高社會生産力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或前提條件。發展是第一要務。這就需要我們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始終把經濟高品質發展擺在首要位置。
第一,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對經濟制度屬性和經濟發展模式具有舉旗定向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非凡成績,主要得益於長期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面向未來,浙江要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新時代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堅實保障。
第二,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品質發展。社會主義生産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快速增長,社會生産力有了長足發展,但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供給品質不高等問題依然突出,一些民生短板亟待破解。解決民生短板,需要保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更需要把發展的重點回歸到人的本源,以實現最大多數人的社會效用和民生福祉為立足點,創造高品質的物質産品和文化精神産品,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三,保持較快經濟增長速度。實現高水準共同富裕離不開經濟增長。改革開放後,浙江經濟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國內生産總值由全國第12名上升至第4名。目前,浙江的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尤其是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實現可持續的中高增長速度。未來,浙江要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同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市場和政府各司其職,共同推進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高品質發展。
第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助力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浙江區域發展差異總體解決的比較好,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打破區域市場的分割和保護,強化區域分工和合作,進一步完善對口支援工作,深入“山海協作”,不斷縮小山區與沿海地區的差距。二是完善區域間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均等化。三是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幫促互惠機制,多措並舉推動鄉村振興和實現高水準共同富裕。
政治建設:為共同富裕舉旗定向
加強黨的領導,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發揮著舉旗定向的統領作用。我們黨在擘畫新發展階段的藍圖時,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加強黨的領導,全面推進政治建設,關乎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向,至關重要。
在具體操作層面,全面推進政治建設,不斷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提高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準,增強防範風險和處置風險的能力,強化數字技術在政務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應用,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增強政府公信力,提供更加便利便民的政務服務,增強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意識,引領全體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走共同富裕之路。
文化建設:厚植共同富裕的精神理念
現代文明視角下,共同富裕涵蓋了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方方面面,既追求物質富裕,又追求精神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實現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既體現在物質財富的共建共有,也體現在精神文化財富的共創造共用。邁向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文化建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要高度重視基層文化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促進文化與科技、旅遊等跨界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壯大國有文化企業及各類市場主體,激勵文化創新創造內生動力,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努力建成文化強省,為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社會建設:築牢共同富裕的公平根基
高品質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社會建設和民生工程取得了突出成效,但發展中的短板依然存在。要把加強社會建設、提高民生福祉,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擺到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為實現高水準共同富裕夯實社會基礎,築牢共同富裕的公平公正根基。
一是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努力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品質就業。充分就業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條件。數字化、智慧化對就業的創造效應有目共睹,堅持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産業並舉發展,尤其要發揮服務業吸納勞動就業的主力軍作用。完善重點群體和新經濟業態的就業支援體系。二是要實現教育公平,通過增進普惠而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農村地區也能夠普遍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從源頭上解決發展差距問題。三是要加快醫療資源分配的均等化進度,通過增進優質醫療供應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延長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和健康余壽。四是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和育兒友好型社會建設。建立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殘等老年人為主要對象的居家社區探訪關愛制度,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全面建成覆蓋全省、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多渠道降低育兒成本。五是完善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製度,全面打造“善行浙江”。加大稅收、社會保障等轉移支付手段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制定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標準常態化調整機制。建立健全改善城鄉低收入群體等困難人員生活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發展慈善事業,完善有利於慈善組織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暢通社會各方面參與慈善和社會救助的渠道,形成“崇善行善、扶危濟困”的社會風尚。
生態文明建設:共同富裕的驅動力量
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既要發展社會生産力和加強文化建設,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群眾享受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豐富和更優質的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我們應該把生態文明理念納入共同富裕框架,使之成為共同富裕的重要驅動力量。
生態産品的供給者主要是收入相對較低的鄉村居民,而需求者主要是收入相對較高的城市居民,要讓生態文明變成共同富裕的驅動力量或者內在要求,最關鍵的就是打通生態産品的供求渠道,以此促進財富的城鄉轉移和分享。為此,浙江要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完善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核算和考核制度,從而在實踐中充分體現生態的經濟價值,切實保障生態保護者的經濟利益。在具體操作上,主要是要實施生態涵養和保護與財政獎補機制相掛鉤的體制機制,還要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相融合的生態經濟體系,培育發展生態産品和生態資産交易市場,切實把生態價值轉化為市場價值。通過這些有效舉措,既彰顯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又為浙江高品質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注入新動能和新範式。
(本文為《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研究》的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