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環境和民生領域社會關切
聚焦環境和民生領域社會關切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就公益訴訟指導性案例答記者問
□ 本報記者 杜洋
為加快推進公益訴訟法律和制度規範建設,以滿足快速發展的公益訴訟實踐需要,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制發了以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為主題的第二十九批指導性案例。這5個案例,旨在在缺乏專門立法的現實下尋求統一的法律適用標準,對辦案難點、辦案方法、辦案爭議等方面將模糊問題予以明確。就指導性案例相關問題,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回答了記者提問。
補充細化立法不足
記者:請您談談發佈這批公益訴訟指導性案例的考慮?
胡衛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實施4年多來,已累計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近50萬件。
針對實踐中對公益訴訟案件的具體範圍、程式要求規定不明確、理解不一致,法律規定比較原則、相關程式性操作規範不健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已有法律規定沒有涉及等突出問題,通過指導性案例的方式,將地方實踐中相對比較成熟、各方面有共識的經驗做法和有益探索總結提煉成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性規則,能夠指導、規範和引領辦案實踐,發揮以案釋法、推動立法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回應黨中央和人民群眾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記者:這批案例的指導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胡衛列:在目前公益訴訟檢察缺乏專門立法的情況下,對現有立法不足進行了補充細化。
一是對於維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行政機關擔負著第一順位職責,生態損害賠償制度具有優先適用性,公益訴訟檢察則具有補充性和兜底性。一些案件中,海洋監管部門雖然對違法行為人進行了行政處罰,但未能完全實現維護公益的目的,經書面建議和督促後又不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檢察機關再繼續通過行政公益訴訟手段督促行政機關履職已沒有實際意義,應當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切實發揮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職能作用。
二是在辦案中涉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時,實踐中,行政機關普遍認為在違法行為涉嫌刑事犯罪時,應堅持刑事程式優先,在刑事訴訟程式終結後行政機關方能作出行政處理。但在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辦理的關鍵核心是修復和保護生態環境。相關辦案部門應形成共識與合力,在不影響刑事案件辦理的情況下,將修復環境、維護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及時避免生態環境損害後果的進一步擴大。
三是辦理安全生産領域案件旨在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産事故,破解安全生産行政監管困境。對於屬於跨行政區劃的公益訴訟案件,在綜合考慮案件性質、領域、公益損害程度、需協調部門等因素後確定管轄檢察機關,發揮專門檢察院跨行政區劃的管理體制優勢和專業優勢。
四是對於辦理自然遺跡和風景名勝類案件來講,都是環境的組成部分,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對其進行破壞的行為都是損害人類共同享有的環境資源、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依法可以進行公益訴訟監督。面對獨特的環境資源、自然景觀等因缺乏真實的交易市場、難以確定損害價值的情況,可以採用條件價值法進行評估,此方法為今後檢察機關辦理類似案件的鑒定難題提供了具有參考性和可操作性的評估路徑。
五是深入解讀環境概念,增強環境保護人文關懷。傳統村落屬於環境保護法第二條中列明的“環境”範疇,檢察機關依法可以對破壞傳統村落的現象開展公益訴訟監督。要注意發揮檢察機關辦案後的監督效果,可以在推動當地相關立法的基礎上,協同地方行政部門推動改善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項目,相互支援配合,達到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
擴大公益保護範疇
記者:如何理解您剛才所説更加深入和廣泛的“環境”概念?
胡衛列:法律對環境的保護都是從自然環境、生存環境開始,逐漸過渡到對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的關注和保護,這體現了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公益訴訟檢察在重點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擴展探索保護人文環境、物質、非物質的文化成果。
因此,保護好各類人文環境、風景名勝等普通個人訴訟難以發揮統籌作用的環境內容,對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定人民群眾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也有利於合理分配和利用司法資源,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優勢,對於文化的延續和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價值。
記者:新修訂的安全生産法9月1日起已正式實施,授權檢察機關對安全生産違法行為提起公益訴訟,這在我國立法上尚屬首次。我們注意到這批指導性案例中有一件危害高鐵運營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如何辦好此類案件?
胡衛列:安全生産領域公益訴訟的制度價值在於防未病、治未然。鋻於安全生産事故的突發性和緊急性特點,在司法實踐中需要進一步提高辦案效率,靈活運用訴前磋商程式,優先通過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履職整改,消除和防範重大安全隱患和侵害危險。
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以及各省專項決定的相關內容,結合辦案實際,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較大的礦山和尾礦、鐵路安全、道路交通、危化品、消防、工業園區、城市建設、危險廢物、易燃易爆物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辦案優勢,提高發現重大安全隱患線索的能力。對於安全生産負有主體責任的生産經營單位,可以探索對其提出民事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確保公益保護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發掘案例價值作用
記者:怎樣確保這些案例在基層辦案中切實發揮指導性作用,面對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新考驗,如何提高案例的適用性?
胡衛列:指導性案例制度建立的初衷之一是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增加現有制定法的確定性和安定性。
一是補充成文法不足。在目前公益訴訟檢察缺乏專門立法的情況下,指導性案例能夠彌補成文法滯後、模糊等不足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且其具體性、生動性能夠更直觀地將現有法律規範與案件事實相結合,從而進一步起到健全公益訴訟檢察理論體系的作用。
二是指導重點領域工作。指導性案例能夠很好地從辦案難點、辦案手段、辦案爭議等方面提供適用樣本,將模糊問題加以理清,避免司法偏差。
三是回應社會關切。指導性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國家政策的落實與解讀,也是對現階段群眾關切的回應,這對後續辦案工作既能引領方向、指明目標,又能起到在社會上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增進民眾司法認同的作用。
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案例資源,尤其是發掘好指導性案例的價值作用,在辦案探索中不斷提升科學化、規範化水準。
記者:最近,中共中央發佈了《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下一步,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將圍繞哪些重點來落實?
胡衛列:首先,各級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條線要繼續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意見》,服務保障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在實踐發展中構建公益訴訟檢察的理論體系和價值體系,逐步完善相關立法,不斷提高各級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辦案能力,圍繞中央和最高檢黨組的統籌安排,紮實做好檢察公益訴訟各項工作。
其次,要加大現有領域辦案力度,配合落實好新修訂、新賦權的各項法律法規。要不辱使命、敢於擔當,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切實保障人民福祉。
最後,要紮實抓好現有各項工作的開展,有條不紊推進好各項正在部署的專項工作,充分發揮一體化辦案機制,帶頭高品質辦理自辦案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建立協作機制,為公益訴訟檢察辦案鋪路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