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洋雷鋒”的“助人自助”精神

時間:2012-03-09 14:50   來源:鳳凰網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尼日利亞籍留學生阿達姆來到武漢市江漢區春苗學校一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捐贈5000元設立愛心獎學金。在這裡義務支教的近兩年時間裏,他已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裏,留學生大都“非富即貴”。雖然阿達姆出身外交官家庭,經濟卻並不寬裕,共有兄弟姐妹9個;他留學沒有花家裏的錢,主要靠獎學金。平日裏,他很節儉,每天在餐廳吃飯都很簡單,穿的衣服也很便宜,每次出門都捨不得坐計程車。

  然而,世界上沒有平白無故的慈善,也沒有空穴來風的公益。義務支教也好,愛心捐贈也罷,社會行動的背後,必然有著核心價值理念的支撐。對於阿達姆和許許多多的“洋雷鋒”而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通過授人以生存技能,鼓勵更多的人自力更生,融入社會。

  “助人自助”的精髓在於通過廣泛的社會參與,讓世界更加美好。在一期綜藝節目中,阿達姆結識了春苗小學的校長;當聽説學校缺英語老師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去做一名義工老師,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盡一份綿薄之力。其實,很多時候,人們並不缺乏社會參與的渠道,而是缺乏這種社會參與的意願。

  “助人自助”也不是一個單向的靜態概念,而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阿達姆在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帶來知識和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地收穫和成長。在支教之初,由於缺乏經驗和存在語言障礙,學生聽不懂,上課的積極性也不高;但經過一年多的鍛鍊,阿達姆已經能夠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想法設法地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寓教于樂,下課後給學生們拍照,和他們打成一片。

  現代公益和傳統慈善的一個根本區別,在於實現了恩報觀念到助人自助精神的轉變,更強調互動雙方的權利平等和“互利共贏”。對於受助者而言,他們的尊嚴和價值並沒有因接受援助而受到損傷,他們既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又感受到了互動溫情;對於志願者而言,以自己所學所長,給弱勢群體以力所能及的關愛,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穫信任和尊重,享受人生的樂趣。

  愛心沒有國界,善舉沒有疆域。這一點,在阿達姆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熱情洋溢的笑容,風雨無阻的堅持,義務支教、愛心捐贈既讓孩子們受惠,也讓阿達姆受益。在這個和尼日利亞相隔萬里的美麗國度,他不僅獲得了人們的交口稱讚,也提升了綜合素質,更實現了自身品格的“救贖”和昇華。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