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等式:60年代,雷鋒=真善美;70年代,雷鋒=愛憎分明;80年代,雷鋒=螺絲釘精神;90年代,雷鋒=愛崗敬業。這是個與時俱進的等式,看完之後,相信所有人都會在心裏劃一個問號,那在當代,21世紀,雷鋒=?相信我們會得到很多種答案,我只想説出自己的答案:21世紀雷鋒=公民道德。
我從內心裏不僅是尊敬,更十分羨慕這個只活了22歲的英雄。羨慕他能夠在短短22年給中國人民留下那麼豐厚的精神遺産,他是一個精神富翁,所以,即使50年過去了,還能夠讓我們源源不斷地挖掘出那麼多精神財富,並賦予不同的時代意義。
在上世紀60-80年代,講黨性、講奉獻是社會價值觀的主流。在每一個十年,人們都會找到一個最推崇的價值理念與雷鋒結合起來。總的來説,就是把雷鋒精神大而化之。可以想像,那時候的雷鋒在人們心目中是多麼的高大,絕對是超級偶像級的。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乃至21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觀念的開放,人們對財富、對生活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價值觀也因此日趨多元化。相信如果在80後、90後中投票選偶像(暫且不考慮演藝圈),即使是在中國,那依靠智慧和堅持不懈的努力贏得驕人業績和豐厚物質財富的比爾蓋茨、喬布斯要比同樣付出了智慧和努力贏得豐厚精神財富的雷鋒選票要多得多。當然,在這個充分尊重個人價值的時代,這個物質文明建設步入高速路的時代,追求物質財富無可厚非。但需要警醒的是,不能讓物質文明這條腿走的太遠,精神文明那條腿跟不上,社會只能單腿跳著向前發展,那我們不僅違背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小平同志提出的“兩條腿走路”的改革初衷,而且踉踉蹌蹌走的久了,摔跤是免不了的。
如今,這種兩條腿走路不夠平衡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初露端倪,比如這幾年連續爆發的廣東“小悅悅事件”、天津“許雲鶴案”等。這些道德滑坡、社會冷漠事件觸痛了多少人的心呀,可他們卻又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像莊稼地裏的雜草,雖非主流,卻給幼苗的健康成長帶來太多負面影響。基於此,在這個時候學習雷鋒精神正當時。但學習雷鋒精神,不僅僅是要把“雷鋒日”活動常態化,徹底改變“雷鋒叔叔沒戶口,3月來,4月走”的純粹形式主義,更要讓雷鋒走入素質教育的課堂,走進千家萬戶,讓雷鋒精神所代表的高尚情操和高尚道德不僅僅是上百、上千個人的外化行為,而成為更具普適意義的公民道德。當關愛他人、助人為樂、敬業奉獻這樣的優良品質不再是輿論媒體上宣傳引導的主題,而已經成為普通公民默認的基本價值取向,那些對社會不信任、對他人漠不關心的“雜草”也許就不會再有生長的土壤。
我相信總有一天,雷鋒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力足可以與蓋茨的微軟、喬布斯的蘋果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衝擊力相媲美。(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