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兩岸中小企業合作發展論壇在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舉辦。本屆論壇吸引了兩岸傳統製造業、農産及食品加工、高新科技、電子、資訊、金融、教育訓練、休閒服務、環保工程等9大類148家企業代表及知名專家、學者參與。
論壇上,與會代表就兩岸中小企業深化合作建言獻策。論壇同時也透露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大陸經濟及區域經濟發展的變遷,臺商的投資腳步由東南沿海北上至長三角,再到環渤海區域直至中原腹地,勾勒出一條清晰的路線圖。
北京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説,中原地區四通八達,區位優勢明顯;“十二五”規劃中擴大內需、産業結構調整及加速城鎮化進程、區域平衡發展的目標,都為臺商帶來發展商機。
“河北省環渤海、環京津的獨特區位,特別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加速形成,使得這一區域的技術、人才、市場、資源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流動配置,這對臺商是極具吸引力的。”劉震濤説。
2011年9月,以河南省為主體、包括晉東南、魯西南、冀南、皖北部分地區在內的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區域面積28.9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約1.7億。
在2012年在國內需求放緩的形勢下,河北省上半年利用外資仍保持兩位數增長,來自港臺的外資增勢明顯。其中臺商上半年直接投資3031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5%。目前在河北省註冊的臺資企業達1460多家,總投資額達32.33億美元。
河北邯鄲冀南新區黨工委書記、磁縣縣委書記李德進介紹説,2007年至今,已有70多批、300多家臺資企業前來磁縣考察。目前,佔地3000畝的臺商産業園正在建設中。
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介紹説,自2010年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來,分別有48%和50%的大陸臺企拓展華北和華中市場;在以上兩地區,共計48%的臺企在兩年間擴大其投資份額。(記者曹國廠、王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