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被外資大量賺取 中資企業如何更爭氣

時間:2012-03-05 10:42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名家專欄” 之《沈驥如財經論道》,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為您評説:利潤被外資大量賺取,可否持續?中資企業如何更爭氣?

  沈驥如:最近《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過去5年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爆髮式增長的五年,銷售收入符合增長率高達20%以上。但是這個行業70%的利潤貢獻給了外資高端零部件配套商,中國主機生産企業賺取的只是微博的利潤,報道説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由於在最核心的液壓泵馬達減速機和高端多路閥等領域還沒有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微電子技術和國外的差距也很大,因此不得不高價購買外國廠商生産的這些零部件,所以利潤的大部分被外資企業賺走了。

  可見我們是在用外國的關鍵零部件大量組裝工程機械,還不是工程機械生産強國,請看,我國有1700多家工程機械生産廠商,2001年全部的利潤總計為350億人民幣,只比美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生産廠商卡特彼勒公司的凈利潤約合312億人民幣,多了12%,這就是1700:1的結果。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許多其他製造業的利潤大頭也讓外資賺走了,別的不説,就説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産業汽車製造業的利潤吧,據報道,2010年作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産大國,我國的汽車製造業70%的利潤是被與我國合資的外資方賺走的,我國成了世界許多汽車巨頭利潤的主要來源,德國大眾汽車2010年一季度的利潤總額為7.03億歐元,其中中國貢獻了2.86億歐元;日本豐田汽車2008年財年虧損總額44億美元,但是在中國卻有盈利約10億美元,本田汽車2009年財年凈利潤總額31.8億美元,而在中國的盈利為28.6億美元,佔其全部利潤的近90%;美國的通用汽車2009年四季度國際部稅錢利潤7.38億美元,其中中國貢獻超過了3.6億美元約佔一半。

  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於中方不掌握汽車的核心技術,外資壟斷的零部件的價格,北京大學教授路風説,為什麼合資沒有帶來産品開發能力的提高呢?因為在合資企業中,合資形勢給中國汽車工業帶來的絕大部分是外方産品的生産許可權,根據外方提供的成型設計進行組裝,中方企業很難對引進的産品進行任何修改和創新,更為重要的是合資中方在引進生産權的這種盈利模式下逐漸喪失了自主開發的動機、信心和能力。

  科技部調研室主任梅永紅認為,在20年的合資過程中這種模式甚至連模倣的能力都沒給我們帶來,因為模倣絕不等於抄襲,它需要一個獨立完整的設流程、並産生獨立自主的設計確認權,合資企業並不允許這種模式的存在,這已被20年合資結果所證明,汽車工業比工程機械工業更能説明以市場換技術政策執行多年的結果是市場讓出了技術沒有引進多少,而利潤的大頭卻被外資拿走了,這種合作模式是難以持續下去的,需要調整;可能有要説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採購,通過合作實現經濟互補,應該説在我國需要解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階段合資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萬事僅在變化中,從合資企業的微觀層面來説他們儘管拿的是小頭利潤,但是仍然是活的很滋潤,比起其他中國企業可以有更高的薪酬,但是從宏觀的角度看合資企業抑制了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他的繁榮是以利潤的流失為代價的,像某合資企業中方外的股權各為50%,該企業如果有100億元的利潤,在按地域産值計算的GDP統計中都會被計入中國的GDP,但其中50億是外方的,外方隨時有權把這筆利潤匯回,所以GDP就有了虛高,我們要拉動內需提高工資改善民生,實際上沒有GDP表現的那麼多的錢。

  時過境遷,我們的新目標是要從製造業大國發展為製造業強國,依賴外國技術的做法必須改變,第一政府要用法律、稅收、投資、教育、人才等多種手段鼓勵、獎勵企業自主創新,為企業掌握本行業的核心技術創造良好條件。第二企業家要爭氣,要高度重視技術研發投入重視科技創成果的産業化應用,企業家的成功取決於在在觀産學的互動中企業家的能動性和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因為觀、學都是為産服務的,産不能無動於衷,每個企業家都應積極投入自己産品所在的産業鏈,産業集群的建設和協作中去,不要一有錢就去投機房地産;第三、嚴格執行對外資的國民待遇,通過公平競爭實現對外資企業的優勝劣汰,絕不提供超國民待遇,合資合同不能無限期延長,我國已經出現了過剩,外資不是越多越好;第四、有技術資金管理實力的企業要敢於在海外投資、生産,從全球賺取利潤來彌補外資從我國帶走的利潤;第五、官員和民間組織因帶頭提倡使用民族品牌,公車只用自主品牌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