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在世界經濟減速的大環境下,面臨發達國家力推“再工業化”、後發國家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上力圖趕超的兩面夾擊,中國出口升級的進步還在進一步凸顯,過度擔憂中國出口産業競爭力衰退是沒有根據的。而加大力度拓展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市場則預示著新的希望。
作為國際上廣泛認定的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最大贏家之一,我國多年來已習慣了對外貿易的高增長。在過去的20年間,有15年我國出口增幅達兩位數,又有4年出口增幅超過30%,8年出口增幅在20%至30%之間。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1月進出口“雙降”局面顯得格外刺目: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億美元,下降0.5%;進口1226.6億美元,下降15.3%。由於中國眼下是全世界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國,這一“雙降”局面無形中也給“中國經濟硬著陸論”增添了幾分“依據”。
毋庸諱言,目前中國外貿外部環境相當嚴峻,世界經濟減速的大環境一時難以根本改觀,又受到發達國家在力推“再工業化”、後發國家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力圖趕超的兩面夾擊。然而,中國經歷60餘年造就的完整産業體系果真就在國際競爭中不堪一擊?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果真就那般脆弱?仔細分析,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在很大程度上今年1月進出口的“雙降”是“春節效應”的産物。因為今年春節假期在1月,當月只有17個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少4個工作日;這樣,按國際慣例,並結合我國實際,運用季節調整法剔除春節效應的影響後,1月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6.2%、10.3%和1.5%。
再進一步分析當月我國主要出口商品類別,可以發現,我國出口的競爭力依然相當強勁,即使在高成本時代受打擊最大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也不例外。
不錯,中國産業正在不可逆轉地步入高成本時代,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價格競爭力日益動搖,來自越南、印度等一些後起發展中國家的競爭漸顯咄咄逼人之勢。據越南工貿部新近公佈的統計,去年越南對美出口比2010年猛增21.3%而達到169.3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68.8億美元,同比增加12.5%;鞋類出口19.1億美元,同比增加35.5%;木材及木製品出口14.4億美元,同比增加3.1%;水産品出口11.6億美元,同比增加21%。相比之下,去年中國對美出口增幅為14.5%,比越南對美出口增幅低6.8個百分點。時至今日,越南已取代中國成為耐克鞋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基地,還有一部分西方跨國公司將部分生産環境遷回了母國。然而,今年1月我國傳統大宗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仍然比較平穩,服裝出口增長3.5%;紡織品出口下降6.8%;鞋類出口下降1.3%;傢具出口下降2%;塑膠製品出口增長5.4%;箱包出口下降7%;玩具出口增長4%;上述7種傳統勞動密集型商品佔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22.4%。可見,成本上升還不足以根本動搖我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出口競爭力。
由於中國正逐步超越單純依賴價格競爭力的階段,越來越多地依靠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效率、基礎設施、産業配套等方面的優勢;另外,中國也能依靠國內産業轉移而消化掉相當一部分成本上升壓力,所以即使在較長時間跨度內,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出口競爭力也仍可維持。中國是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近年來國內的産業轉移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績。近一個五年計劃時期以來,中西部省市自治區出口增幅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如按境內目的地、貨源地統計,重慶外貿額增幅從2006年起就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08年之前超出幅度在9個百分點左右,2010年全國外貿增長34.7%,重慶增長53.2%,超出18.5個百分點;2011年全國外貿增長22.5%,重慶增幅則高達135.1%,其中出口增幅高達164.9%。 今年1月,在部分東部省市外貿同比下滑之際,中西部地區出口繼續快速增長,其中渝、豫、黔、贛等省市出口增速分別為1.1倍、1.1倍、19.6%和23.5%。至於內遷出口産業與印度、越南等後發國家沿海地區相比的地緣劣勢,依靠交通基礎設施的優勢,依靠海關通關程式革新帶來的效率提高,也能抵消掉相當大一部分。相信我國中部地帶能抓住這個産業轉移的契機。
令人寬慰的還有,即使在1月的“雙降”局面下,我國出口升級的進步也仍得到了進一步凸顯,貿易方式正轉向效益較高的一般貿易方式,而出口中一般貿易增長,加工貿易下降。在出口商品結構上,1月機電産品出口增長0.1%,佔同期出口總值的56.4%;其中電器及電子産品出口下降3.5%;機械設備出口增長3.5%。在貿易方式構成上,1月我國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6%;進口下降12.5%;同期加工貿易出口下降4%;進口下降19.9%。
由此可見,過度擔憂中國出口産業競爭力衰退大可不必。面對傳統出口市場減速的現實,除了繼續推進出口産品升級之外,我們還可以加大力度拓展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市場。去年我國對歐盟、美、加、日的出口占當年我國內地出口總額的45.0%;如再加上對香港特區的出口,則佔當年出口總額的59.1%。儘管對香港特區出口中有不少是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口,將對香港特區出口全部納入對發達國家和地區出口並不準確,但上述數據足以表明,發達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內地出口中的重要性。但接踵而來的主權債務危機正在損害上述地區吸納中國出口增長的能力,加大力度拓展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市場勢在必行。如果上述傳統市場之外的市場在中國內地出口貿易中佔比提高5個百分點,按去年出口額計算,那就是900多億美元的出口,而且對新興市場經濟體出口以一般貿易居多,這對我們出口企業解困能發揮不少作用。考慮到近10年來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實績明顯優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在2010年全球實際GDP中,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所佔份額已達47.7%,加大力度拓展新興市場完全有成功的希望。(梅新育 作者係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