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賤傷農菜貴傷民” 流通成本高亟待高效産銷鏈條

時間:2012-12-06 10:38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年十月份以來,白菜、芹菜、臍橙等蔬菜水果、農副産品輪番成為媒體報道的明星,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賣不出去,繼而成了“賣難”。今天(5日)上午,商務部對此做出回應。在發佈會上,農産品賣難、買貴的怪現象,以及流通成本過高等問題,再度成為媒體追問的焦點。

  大白菜每斤6分錢,芹菜堆在田頭沒人要,這就是過去一個月農産品賣難報道中的場景。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副巡視員孔令羽從掌握的大量數據中得出結論:今年蔬菜、水果“賣難”的發生頻率和程度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

  孔令羽:據商務部監測,今年以來我國蔬菜水果市場供需總體平衡,11月份全國百家批發市場蔬菜交易量同比增加15.2%。全國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每公斤2.99元,環比上漲7.6%,同比上漲7.3%。全國水果批發價格環比上漲2.9%,同比下降0.4%。

  從以上數據中看,賣難的跡象似乎並不明顯。然而大白菜、芹菜賣不出去的消息卻準確無誤。全國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久表示,賣難只發生在部分地區、部分品種、部分時間段。

  馬增久:今年的特點是,點非常分散,涉及面很小,最主要是價格並沒有跌破成本。

  山東的芹菜最具説服力。10月份,德州的芹菜4毛錢一公斤也沒人要,僅僅一個月後,就漲到了一塊三。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獻計,地方政府應該有所作為,打個時間差也許就能變“賣不出去”為“暢銷”。

  戴中久:産地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建立一些收儲制度,修建一些冷庫。因為賣難不是長時間的,只要能夠度過這個時間段就緩解了。

  而且此番發生賣難的地方多是一些新興的蔬菜基地,沒有穩定的渠道,也沒有叫得響的名聲。仍然以芹菜為例,同樣在山東,馬家溝的芹菜和德州的芹菜就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德州的芹菜只有1毛,還遭遇賣難。馬家溝芹菜價格高達40、50元一斤,卻不愁賣。青島菜商倫先生説,馬家溝的芹菜名氣大。

  倫先生:馬家溝芹菜是中國馳名商標了,家喻戶曉,而且馬家溝芹菜是吃出來的品牌,另外,渠道建設比較規範,走的都是中高端消費群體。

  每當提到農産品賣難,人們第一反應就是錢都讓中間環節的商販把錢賺走了。滯銷在田間的白菜只要6分錢一斤,到了北京的菜市場卻要一塊多一斤。孔令羽直言不諱,各種中間環節的成本佔到了菜價的一半。

  孔令羽:據測算,我國蔬菜從田間到消費者餐桌,一般要經過4到6個環節,每增加一個流通環節成本將增加5%到10%,加上各種稅收和管理費用,目前流通環節成本約佔菜價的一半。

  以山東的一顆白菜為例。被菜農收割後,經銷商收購了它,運到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再從這裡被運到北京新發地,從這裡它可能直接進入北京的超市,也有可能被再次批發到石家莊。在這個過程中,一顆白菜的身上除了每次轉賣之後的加價,更包含了大家看不見的汽油費,人工成本,超市、菜市場的進場費等。山東壽光菜商呂文國就此算了一筆賬。

  呂文國:從農戶手裏收過來,裝進大箱子;到農貿市場又發給小販,小販再送到超市裏,有小包裝。大包裝、小包裝再加上物流的費用,還有中間小運輸的費用,一塊錢的菜到超市裏必須賣兩塊錢,這樣有可能還是不掙錢。

  大城市90%以上的菜販是農民工,如果這個行業賺錢多,更多的城裏人將投入其中。不僅是商務部,早前發改委也曾經明確表態,在人力成本、運輸成本都在漲的今天,蔬菜等農産品價格恐怕會持續上漲。當務之急,是如何減少流通環節。孔令羽坦誠,現在正在力推農超對接、打造産銷鏈條,儘管在努力進行各種嘗試,但是規模還是有限。

  孔令羽:量是有限的,只能是起引導的作用。我們在力推鏈條建設,但是目前還不能説鏈條建設完了就能解決所有的通道問題,只能解決一些主要地區和主要銷區之間的銜接問題。  (記者 季蘇平)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