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潘少軍
製圖:張芳曼
編者按: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大力發展作為生態産業的林業産業,正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的有力舉措。
總産值去年突破3.7萬億元,連續10年增長率約20%,2020年産值有望超8萬億元
當前,人們的生態消費需求呈現急劇增長趨勢,正拉動林業産業快速發展。2012年,我國包括生態旅遊、生物質能源在內的林業産業總産值突破3.7萬億元。步入2013年,林業産業發展空間依然巨大,並將在幫助農民脫貧增收和保障我國糧油安全上作出更多貢獻。我們相信,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林業産業將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生態支柱産業。
核心閱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林業産業總産值由2008年的約1.44萬億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3.7萬億元,比其他新興産業的發展更為穩健
我國目前有1.28億貧困人口,90%分佈在山區。我國有近60億畝林業用地資源,是18億畝耕地面積的3倍多。林業産業發展有助於1億人脫貧
“現在北京的自然風景區、森林公園火得不行!可以説是淡季不淡、旺季爆滿。”週末喜歡到北京西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陽臺山風景區爬山的海澱區居民陳朋説。
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副司長孫建認為,作為林業産業十大支柱産業之一的森林旅遊業,其火爆現象反映的僅僅是林業産業發展的冰山一角。
國家林業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包括生態旅遊、沙草産業、木本糧油、竹藤花卉、生物質能源、木材加工等在內的林業産業,總産值突破3.7萬億元,約佔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6.5%以上,並且連續10年年增長率約20%。
我國有近60億畝林業用地資源,其中包括45億畝林地、8億畝可利用沙地、6億畝濕地等,是18億畝耕地面積的3倍多。對於耕地緊缺的我國來説,林業是解決脫貧問題的出路之一。
而隨著我國加速推進城鎮化建設,林業産業還將獲得更大推動力,2020年産值將達到8萬億—9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生態支柱産業。
生態需求井噴,林業産業已由傳統的基礎性産業提升為複合型、戰略性新興産業群
據國家林業局統計,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林業産業年産值增速未受影響,由2008年的約1.44萬億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3.7萬億元,比其他新興産業的發展更為穩健。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態消費力迅速提高,生態消費需求呈現急劇增長趨勢。巨大的生態需求,拉動林業産業快速發展。”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全國木材行業管理辦公室産業處處長陳瑞國表示。以林業産業的第三産業——森林旅遊服務業為例,據國家林業局2011年統計數據,全國共有森林公園2747處,自然保護區2126個,共接待遊客4.7億人次,收入達374億元。
巨大的供需缺口,為林業産業提供了宏大的成長空間。“目前,我國每年每人平均木材消費量僅為0.3立方米,與世界平均6.7立方米的消費量相差甚遠,發展空間巨大;而且我國每年要花3000億元進口木材、紙漿等,因此替代空間也極大。”孫建表示,木材本身具有自然親和力,可再生、可降解、可迴圈利用,能滿足人們巨大的環保需求;而建立在森林資源基礎上的空氣、水、林上及林下産品等,能滿足人們追求身心健康的巨大生態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説,如今的林業産業,已由傳統的重要基礎性産業,提升為複合型、戰略性新興産業群,其中涉及生物質發電、生物柴油、生物制藥、節能環保人造板建材、廢舊木材迴圈利用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的5項,符合十八大報告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提出的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理念。”陳瑞國説,隨著我國加速推進城鎮化建設,林業産業還將獲得更大推動力,2020年産值將達到8萬億—9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生態支柱産業。
60億畝林業用地中的可開發利用資源每年可讓當地農民增收2萬億元
中國科學院《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顯示,按2011年提高後的貧困標準(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我國目前有1.28億貧困人口,90%分佈在山區。
山區人口的脫貧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然而,在我國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情況下,這些山區不得不犧牲工業發展空間,而可資利用的農業耕地又極為有限,如何利用增量土地資源來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我國有近60億畝林業用地資源,其中包括45億畝林地、8億畝可利用沙地、6億畝濕地等,是18億畝耕地面積的3倍多。“顯然,對於耕地緊缺的我國來説,林業産業發展有助於1億人脫貧。”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全國木材行業管理辦公室産業處調研員周澤峰説。
我國已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8949萬農戶拿到了林權證,農民保護和經營林地的積極性高漲。但當前我國林業産業發展總體粗放,林業生産力遠未充分釋放。
“前些年,我國每畝林地的投入僅為100元,目前達到了200元,但實際投入至少要在400元以上。”陳瑞國説,在林木管護方面僅在近年才有少量投入,也導致了我國林地生産力水準較為低下。以每公頃木材蓄積量為例,我國僅為80—100立方米,而美國達到220—300立方米,是我國的2—3倍。
目前,我國耕地的平均年産出為1000元/畝,而林地僅為260余元。“根據國內外經驗,在保持林地良好生態功能和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加大森林經營力度,我國林地年産出完全能達到1000元/畝的産出水準,增長潛力在3倍以上。”陳瑞國指出,如果以每畝較低的平均産出水準700元計算,60億畝林業用地中的可開發利用資源每年可讓當地農民增收2萬億元。
如果全部開發1.6億畝適宜發展木本糧油的林地,將可保障我國糧油安全
“有了‘蒜你狠’、‘豆你玩’,會不會還有‘油鍋跳’?”前些年超市裏的食用油價格大幅波動,至今仍讓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的楊小花心有餘悸。
她的擔心不無道理。目前,我國食用植物油進口依存度高達60%,是世界最大的食用植物油進口國,也是世界油料植物進口大國,大豆進口量佔全球大豆貿易量的45%。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70%的壓榨油企業被國外企業控制。
失去了話語權,也就失去了安全保障。近年來,我國雖然努力重建食用油保障體系,但由於耕地面積等諸種因素制約,收效甚微。“發展部分替代型的木本糧油是目前可行的一種戰略手段,可同時有效緩解生態安全和食用油安全問題。”陳瑞國説,我國現有油茶、橄欖、核桃等木本糧油種植面積8000萬畝,適宜發展木本糧油的林地有1.6億畝,如果將其全部開發利用,不僅可替代節約耕地,也增加了應對糧油安全問題的戰略空間。“如果充分發揮我國木本糧油的生産潛力,今後完全可以實現替代至少50%食用植物油進口量的目標。”(潘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