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入全球500強 成首家非央企上榜公司

時間:2008-07-11 13:20   來源:B--北京晨報 
  聯想集團昨天第一次進入《財富》雜誌全球500強的榜單。這一事件被企業史研究專家、《激蕩三十年》一書的作者吳曉波稱為“具有標誌性意義”。根據此次《財富》雜誌發佈的榜單,35家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的企業進入500強,而聯想憑藉167.8億美元的年銷售額,以第499名的身份跨入門檻。

    並購促使聯想終成“500強”

    “全球500強”榜單公佈的時刻,正趕上聯想內部召開“奧運誓師大會”,因此,很多員工一大清早就在慶祝雙重好消息,而聯想大中華及俄羅斯區總裁陳紹鵬昨天也一直在接受祝賀。

    至此,聯想並購IBM個人業務的決定終於幫助其在“世界大企業”的行列中找到了一席之地。2004年,聯想宣佈吞併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經過在業務線、研發和人員等多方面的艱苦整合,並付出高額重組費用之後,董事長楊元慶于一年前宣佈整合成功。從數字上看,聯想的年銷售額增長到167.8億美元,最權威的“500強俱樂部”最終接納了它。

    在吳曉波看來,聯想的上榜並不是偶發事件,“這首先取決於中國製造業企業多年來的發展和積累。此外,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兌換優勢也不可忽視”。

    而實際上,來自臺灣的同行企業早已做出表率。在此次上榜的中國內地和港臺企業中,臺灣高科技製造業的代表廣達和鴻海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它們的主業就是代工世界上頂尖品牌的PC機和其他數位産品。而聯想走的路線相對更為不易,因為它同時要完成擴大銷售和推廣品牌的雙重任務,“但聯想成功了,這會是中國高科技製造業衝擊“500強”榜單的開始。”吳曉波評價説。

    海爾和華為已在“門檻”邊

    更為“標誌性”的意義在於聯想的身份,它不是央企,也和能源、鋼鐵、金融等壟斷性行業無關。“這證明憑藉純粹的市場競爭能力和企業家精神,中國企業也能取得勝利。”吳曉波説。

    中國企業一直有著衝擊“全球500強”的豪情壯志。1995年,海爾首先宣佈了2006年成為“500強”的目標,在隨後的半年內更有至少30家公司設置“500強”時間表,隨後,在“抓大放小”戰略的指導下,當時的國家經貿委曾宣佈扶持6家企業在2010年成為“全球500強”,而各省市則應聲而動,紛紛提出打造各地域各行業的“500強”,這個詞彙到最後都變成了一種企業圖騰。

    然而豪情萬丈並不能代表一切,此後每一年的《財富》雜誌都在提醒著,除了各家央企在“500強”大放光芒外,其他的中國企業都鎩羽而歸。在《激蕩三十年》一書中,吳曉波回顧了企業在當時樂觀的氛圍裏走入的兩個誤區,“盲目地多元化,盲目地做資本經營”。

    事實上,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用了十年的時間才慢慢回歸理性,“比如後來聯想並購IBM也是做資本經營,但卻選擇了非常專業的領域”。在吳曉波看來,聯想的上榜印證著理性的企業發展正成為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可以預期更多“非央企”的上榜,“如果從今年的門檻167.8億美元看,海爾和華為也都在門檻邊上了”。 

    相關新聞

    石油企業整體強勢上榜

    中石油排名下滑一位 

  今年《財富》500強榜單中,最搶眼的仍然是石油企業。雖然沃爾瑪高居榜首,但前10名中有一半都來自石油行業,包括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殼牌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和美國康菲石油公司。

    在中國企業部分,石油企業也成績斐然,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分別排名第16、第25和第409位,但中石油的排名比去年下滑了一位。此次,有25家央企進入“全球500強”榜單,分別來自能源、金融、鋼鐵等行業。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