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洋奶粉在中國賣這麼貴?

時間:2012-10-22 09:07   來源:廣州日報

  近年,進口奶粉大行其道,洋奶粉國內與其國外差價頗大,往往動輒數倍。與此同時,某國外奶粉企業高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特殊國情,推動了洋奶粉在中國的高價”。

  如何特殊?除了大家慣常知道的高稅費之外,另一方面是獨有的四層渠道,“一罐洋奶粉從海外工廠進入到中國的零售門店終端,往往需要多達四個環節:首先是中國區的總代理,然後是省級經銷商,再是區縣的分銷商,最後才到零售門店”,這樣經過這四層,價格輕鬆翻倍。這一理由,在曾經的“蔬菜太貴”之類新聞中我們也曾經看到,對於中間環節,各方應該理性看待。

  首先,能夠帶來價值的中間環節,能夠更好地配置市場資源,讓消費者可以更多更快地得到更好的商品,這是很多超市、門店貨品琳瑯滿目可供任選的存在理由,也是社會分工的結果,這是經濟學的“生産迂迴環節”,降低了個別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

  其次,將利潤切走太多卻沒有給消費者帶來體驗改善的環節,甚至還形成低效甚至負面的供應鏈,這些往往是地方保護以及市場分割等因素造成的,實際抬高了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而奶粉渠道中的某些代理商,明顯就是受益於當前不合理的市場配置。

  如此看來,洋奶粉雖貴,但貴的並非沒有道理。更進一步,按照價格決定論歷來的看法,需求決定價格,只要有人買,洋奶粉就應該貴,但是真實世界更為複雜,上述案例向我們揭示:中間環節過多,費用高企,在奶粉利潤中,實質已經構成被切走的厚厚一層奶油。供應鏈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人、技術以及流程等各個方面,如何構建更有效率更為均衡的供應鏈,需要製造與配銷環節配合默契。事實上,任何消費終端的改變,往往需要上游做出更多,也就是所謂的“鞭子效應”,這需要企業內外、行業內外的更多一體化整合。

  由此可見,奶粉貴的背後有漫長的邏輯鏈條和背景,期待一時之間改變,恐怕並不容易。近期可以期待的做法就是,進一步降低省與市之間的地方貿易壁壘,對於進口奶粉的稅收適當調整,通過價格等市場手段來調節奶粉市場;中期來看,其中更有眼光和整合能力的廠商最終會提供更好更便宜的奶粉,也註定會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奶粉之類産品還有一點特殊,那就是消費者往往覺得貴的比便宜的好,這也是洋奶粉比國産奶粉熱門的心理原因。也正因此,奶粉事件廣受關注。

  喝上一杯放心且價位合理的奶粉,事實上不僅僅是奶粉行業的問題,而且在拷問行業供應鏈的整合能力,更在拷問監管者的能力以及市場經濟的程度。(費雪)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