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臺灣銀行界開辦人民幣業務應以廠商為重

時間:2013-01-06 15: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12月11日公告“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為臺灣人民幣清算行,臺灣島內也早在去年9月份指定由“臺灣銀行上海分行”擔任清算行,兩岸業界盼了許久的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即將上路。

  對此,臺灣《工商時報》6日發表社論説,臺灣銀行業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是劃時代的大事,然而臺灣市面近來因此而掀起的“人民幣理財狂熱”,顯然已掩蓋了廠商“以人民幣結算貿易”之正常需求。對於這種現象,有關主管部會應採取措施有效加以導正。

  文章摘編如下:

  兩岸雙方于去年8月末簽署“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過了3個多月的時間,大陸的中國人民銀行終於在12月中旬,公佈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為人民幣清算行。因而,臺灣銀行業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籌備開辦人民幣業務。其中有多家銀行聲言,今年春節前後就可以開辦該項業務,且每家都希望拔得頭籌,成為最先開辦者,俾為自家銀行爭光。

  而從各銀行近來發出的相關訊息顯示,銀行業對人民幣業務的籌辦,乃是採取“帶動民間的人民幣理財意願”取向。譬如,銀行主管們紛紛對外高唱“人民幣升值論”,另外還爭相預告,未來將挂出高水準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以誘導民眾將來把手上的錢,大量換成人民幣。除此之外,各銀行設想推出的人民幣理財商品,也是五花八門,包括債券、投資基金、存托憑證、保險單等,讓人目不暇給。

  反之,廠商最需要的“以人民幣結算貿易”業務,是被冷落了,很少有銀行費心去倡導這項業務。雖然,將來銀行業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之後,廠商自然也可以來開戶,以進行貿易結算,惟由於人民幣尚不是自由兌換貨幣,所以廠商這項存款的換兌或調度,應該和美元有所不同。

  其中的問題,像賬戶內的人民幣款項,可否以原幣形式匯到香港?還有,該人民幣款項,可否在臺灣直接兌換成美元、日幣?另外,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案件,貿易合同或信用狀的表述方式有何差異?這類問題,都亟待銀行業乃至主管機關來提供解答和指引。然而,這在當前似是冷門話題。

  嚴格説來,從事兩岸貿易的廠商,才是臺灣銀行界人民幣業務的主客。其原因,除了廠商真正需要這項業務外,更重要的是,廠商將是人民幣頭寸的最大供應者,他們會透過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給臺灣銀行業挹注數量龐大的人民幣款項。銀行業有了這項籌碼,才有資格談“在臺灣建立境外人民幣市場”。

  説到兩岸貿易,其情況按臺灣海關統計,2012年前3季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已有292億美元。以此推估全年順差,應有近4百億美元。其中若有一半(2百億美元)是以人民幣結算,且存在臺灣,就能為銀行業提供1200余億元人民幣的存款(匯率以1美元對6.2元人民幣計)。所以,廠商是值得銀行業“攬牢牢”的人民幣大金主。而我金融主管當局,也應在銀行業開辦人民幣業務之後,更穩健地運作匯率政策,避免匯率出現新的異常波動,以維持我廠商對大陸的貿易優勢。

  至於人民幣理財業務,銀行業當然可以積極發展,但態度上應保持客觀、冷靜,不宜以過度狂熱的訴求來誤導客戶。因為,人民幣理財和美元理財一樣,都是利潤與風險並存,誰都不能輕易保證投資人民幣一定會獲利,甚至連“獲利機會很大”這樣的話都不要輕易説出口。像近一年來,臺灣的股價指數和匯市上的新台幣匯率,都比大陸同類的行情為強,表示這段時間內“留守”新台幣理財的人,比轉出去做人民幣理財的人,要來得好賺。雖然在新的一年,哪邊比較好賺還不知道,但歸結銀行業在人民幣理財方面最主要的任務,仍應是打造出完善的相關理財平臺,然後讓民眾自己去判斷和選擇。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