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準應對“兩難”未來貨幣政策難言放鬆

2012-05-15 10: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范樂

  就在央行12日晚間宣佈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之後,房産像打雞血一樣興奮,仲介夜撥電話促客戶簽單。此外,據網路調查顯示,59%的網友認為股市將大漲,並且有63%的網友認為政策已轉向。財評人士將此次下調比喻成央行終於下雨了,央行下調準備金是一場及時雨嗎?會否如六成網友所認為貨幣政策轉向了嗎?此次降準釋放怎樣的信號?

  從4月份公佈的數據來看,外貿、投資、稅收以及信貸增速,均出現增速放緩現象,市場分析認為,此次降準是央行對數據出籠做出的主動積極反應,釋放出來的近5000億資金也只是正好沖銷掉4月存款減少的規模。也有人把近期摩根大通對賭巨虧20億美元事件聯繫,擔心由此引發連鎖反應,會造成一次規模巨大的流動性危機,央行通過降準來提前做準備。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日前撰文指出,央行此次的存準率下調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貨幣政策開始走向寬鬆,而是正在面臨促增長和防通脹所造成的“兩難”的挑戰。朱大鳴也認為,這次下調準備金,並沒有傳遞明顯的信號,或許,這次下調準備金只是“兩難”中不得已的折中辦法。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同樣認為,貨幣政策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還是維持穩健貨幣政策,這只是央行為了平衡國內流動性採取的對衝政策。

  顯然,如果輕易認為貨幣政策發生轉向顯然為時過早,一方面當前的經濟數據不是很好看,一方面,4月份公佈的CPI數據雖有回落,但由於勞動力成本及資源性産品價格上升,物價上行壓力依然存在,此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帶來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不容忽視,未來物價可能再度上行的風險促使決策層更加謹慎。“前一段時間突出暴露出來的實體經濟“錢荒”和虛擬經濟“錢流”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如果貨幣政策不謹慎,非但不能提振投資和消費,反而會看到消費品被當作投資品來炒作的問題,而且,央行等到推升物價上漲的時候再來收緊銀根就會變得異常困難。”孫立堅説。在他看來,未來央行貨幣政策能否突出重心,在穩中求進,促進市場形成穩定的預期,從而發揮它應有的刺激實體經濟復蘇的作用,關鍵還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首先,實體經濟吸收流動性的海綿功能必須儘快建立起來。其次,流動性的增加要和我國金融體系的發展同步推進。再者,歐美日寬鬆的貨幣環境挑戰我們資本管理的效率和匯率變化的靈活性。

  為何出現“兩難”的局面?朱大鳴分析認為,結構性畸形,是將整個中國經濟逼上了“兩難”的結局。他指出,流動性緊張並不一定是整體緊張,更多的體現是結構性緊張。存量流動性早已經是天量,否則,物價和房價不會這麼高,民間資金不會那麼暗流涌動。但是,這些存量流動性的天量貨幣,結構非常畸形,主要不是基於市場分配,而是基於身份和權力在支配。如此,天量鈔票掠奪了實體經濟和民間儲蓄,將整個中國經濟逼上了兩難的結局。如果信貸結構不改變,實體經濟很難有起色,房地産市場永遠不可能健康發展,而且永遠充當替罪羊,股市永遠都是取款機,中小企業融資難也難以得到解決。

  “兩難”的挑戰還會持續多久?孫立堅表示,不管“兩難”的挑戰還會持續多久,存準率儘快下調變得刻不容緩!當然,會容忍這種擴張預期持續多久,還要取決於央行今後對流動性增長的速度和控制物價的必要性所作出的判斷。

  需要注意的是,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次降低存準率並不是為了拯救房産,降低存準率不會改變房産低迷的形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