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銀行代客累計結售匯順差近1700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3月我國銀行代客結匯1522億美元,售匯1076億美元,結售匯順差446億美元。這是自去年9月份以來銀行代客結售匯連續第7個月出現順差。
今年一季度,我國銀行代客累計結售匯順差已達1693億美元,而去年銀行代客結售匯總順差額僅為1106億美元。
分析指出,今年以來我國銀行結售匯出現較大規模順差,意味著我國跨境資金凈流入規模出現反彈,將對我國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形成挑戰。
銀行代客結售匯是指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及其自身辦理的結匯和售匯業務,結售匯形成的差額將通過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平盤,是引起我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其不等於同期外匯儲備的增減額。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説,去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貶值預期明顯,機構和企業紛紛增持外匯。去年9月份以後,人民幣升值預期再度出現,近期更是得到強化,企業和機構紛紛拋售此前囤積的外匯,造成今年以來較大規模的結售匯順差。
另一方面,他認為,不排除有跨境資金通過虛假貿易等方式進入我國境內套利。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蔡宏波博士説,在發達經濟體紛紛出臺量化寬鬆政策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帶動企業和居民較強的結匯意願。結合外匯佔款等數據分析,可以確定有一定規模的國際資本涌入我國。
今年3月份以來,人民幣加快升值步伐。特別是進入4月份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7次創出新高,即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連續走高,已突破6.18關口。
金融專家趙慶明認為,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以及國內外存在正利差這兩方面因素,對企業收付匯和結售匯行為産生影響。
但他認為,我國資本項目高度管制,一些具有熱錢性質的國際資本主要通過貿易、經常轉移等經常項目進入或者流出中國。這種資金具有一定套利性,但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熱錢”。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長1300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幅。而同期我國外貿順差為430.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99.05億美元,不足以支撐這一增幅。
外匯佔款數據更能反映我國面臨的外匯資金凈流入狀態。前兩月我國新增外匯佔款近萬億元,月均增量接近去年全年增量,增速之快十分罕見。
“外匯佔款的增加將導致貨幣被動投放,這是天量貨幣形成的主要原因。”丁志傑説,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速放緩,貨幣發行開始回歸正常化。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於熱錢涌入,貨幣發行又將回到過去的軌道。
趙慶明認為,通過貿易等途徑進入的“熱錢”往往只滯留在賬上,受匯率走勢影響明顯,因此具有高流動性,並不會大量進入資産市場,推高資産價格。
對於後期趨勢,他預計,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及境內外正利差雙重因素仍將存在,今年外匯凈流入壓力會比去年大。
國際資本的加速流入,引發各界擔憂。蔡宏波提醒,人民幣匯率當前已達到高點,加之近日公佈的一季度經濟增長低於預期,短期內人民幣繼續上行空間有限。應防止人民幣匯率預期轉向,國際資本貨幣集中撤出,這將對金融市場穩定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