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信類信託産品因有地方政府當“靠山”而受到市場熱捧,記者注意到,開年以來,多家信託公司均在頻推政信類信託産品,一些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已超過10%,且不少産品都出現了“被秒殺”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1月以來,不少大型信託公司都以政信類信託産品“安全性和高收益”為由力推,因此持續遭到“秒殺”。如上周某信託公司發行一款政信産品,總額度約3億元,預期年化收益率達10%,該信託産品的發行實行預約制,而在預約開始後僅20秒,就已預約了4.3億元。“搶購政信類産品的大多為普通個人投資者,”該信託公司人士指出,普通投資者很難自己去分辨和評估産品所投項目品質的好壞及不同項目之間的投資風險,而基建類信託有政府財政的增信保證,在他們看來,這等於有了一紙“還款保證”。
信託分析師張宏表示,之前監管層公佈的463號文件嚴禁地方融資平臺借道信託融資,這也使今年政信産品發行規模增長放緩,導致該類産品稀缺,因而頻遭“秒殺”。且現在市場上政信産品已可與地産信託的收益率相媲美,而相對房地産公司的高風險,有政府財政做信用擔保的産品顯然更安全。但他指出,由於不同地方財政的還款能力有所不同,政信類信託産品同樣存在風險。從去年起,就有多款有政府信用擔保的政信産品接連被爆出面臨兌付緊張,投資者也面臨虧損的可能。因此,挑選政信信託不能盲目迷信,應更多從還款來源和抵押物兩方面來挑選。首先,考察還款來源要看融資主體是否有實業支撐,儘量選擇持有電廠、自來水廠等有盈利的國有資産的企業。其次,要關注是否有抵押品、抵押品品質如何,儘量避免選擇做資産股權質押類的政信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