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縱論:如何打好金融風險“防衛戰”

2013-01-16 15:31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從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不久前召開的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再到日前銀監會召開的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無一不對“風險防範”給予了重點關注。

  “按照一般經濟發展規律,經濟向好時,也是金融運作比較平穩、不太容易發生風險的時期,可今年以來,儘管經濟形勢企穩見好,但管理層三令五申地對防風險問題不斷進行提示和明確,這主要與當前依舊複雜的經濟形勢有關。”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可以説,對於我國經濟金融發展,今年的關鍵詞依舊是‘複雜’,一方面在延續經濟形勢起步回升的良好勢頭;另一方面又要積極防範經濟過熱的潛在風險,使得中國經濟發展仍能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採訪中,業內人士分析了今年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從國際上看,全球經濟還將延續緩慢增長態勢,外需總體較為疲軟,同時主要發達經濟體主權債務問題的不確定性仍很大,“財政懸崖”、“無限寬鬆”等增加了國際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從國內看,2013年我國面臨政治週期與經濟週期的疊加,在這種情勢下,尤其要注意防止“一哄而上”的狀態,積極關注貨幣信貸總量調控壓力較大和可能由此引發的一些潛在風險點。

  2013年需進一步警惕通脹風險。從全球範圍看,中央銀行普遍都以維持物價穩定和金融穩定為主要目標,而貨幣政策則更加直接地關注于物價水準穩定。我國經濟目前尚處於“轉軌”期間,需要更加關注經濟過熱和通脹問題,並始終把防範通貨膨脹風險放在突出的位置上。2013年,受勞動力成本、資源型産品和部分不可貿易品價格存在趨勢性上漲壓力等影響,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比較敏感,加之全球量化寬鬆加碼,需要關注需求回升與外部輸入性因素疊加造成的物價反彈,同時物價、房價上漲壓力仍然存在。通脹壓力開始顯現,使得通脹風險成為今年貨幣政策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2013年還需關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等潛在風險。有專家分析認為,隨著近期地方政府投資增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可能迎來新一輪擴張。同時,在流動性充裕、融資方式多元、融資成本降低的背景下,一些企業加杠桿的動力會增強,其杠桿率可能在目前基礎上進一步升高。但是,隨著前幾年發放的貸款陸續到期,企業還款壓力可能增加,要密切關注銀行不良貸款可能上升的問題。此外,近年來表外理財、銀信合作、銀證合作等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迅速,風險也需進一步關注。近日召開的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加強金融風險監測和排查,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進一步健全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完善風險防範處置應對預案。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也強調,當前對平臺貸款風險,繼續執行“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政策,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支援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合理融資需求;對房地産貸款風險,要認真執行房地産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房貸要求,加強名單制管理和壓力測試。對企業集群風險,要加強監測,分門別類採取措施進行防範。對産能過剩行業風險,要堅持有保有壓,確保風險可控。此外,在嚴控表外業務關聯風險方面,要嚴格監管理財産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未經授權銷售産品,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産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産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重點防範民間融資和非法集資等外部風險向銀行體系傳染滲透。

  2013年還需進一步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有專家稱,國際資本的流動將使發達國家寬鬆貨幣政策向全球溢出,全球流動性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過剩局面,這一方面將加大全球通脹和資本泡沫風險;另一方面也將使新興經濟體面臨較大的國際資本流動衝擊。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跨境資本的監測,積極做好相關應對工作。

  未來,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走向的複雜和多變,宏觀政策調控將更加強調針對性和靈活性。有業內人士指出,具體看,要以人民幣國際化為導向,推動金融體系改革與發展;要加強地方財政與債務約束,防範公共部門風險;推進金融發展與産業相結合,推動産業轉型與升級;還要繼續完善宏觀金融風險管理制度,建立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評價與監測機制。

  2013年要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物價、防風險”的關係,在貨幣政策操作上,需要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繼續根據國際收支和流動性供需形勢,合理運用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組合,調節好銀行體系流動性。要著力促進信貸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助力經濟結構轉型。此外,還要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工具逆週期調節的作用,發揮再貸款、再貼現保障銀行體系流動性供給和支援信貸結構調整的功能。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