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剛漫畫
到銀行買理財産品,過了半年,把當時購買的單據拿出來一看變基金了。
聽人説分紅險利息高就買了,過了兩年才發現,投資10萬元要到10年後才能支取,而老先生今年已73歲高齡了。
近來,很多老年人到本報投訴,講述理財中頻頻被忽悠的委屈。
彭女士夫婦60多歲了。半年前,她來到四唯路的一家銀行網點辦理業務。這時,工作人員頻頻向她推銷一種理財産品。彭女士説:工作人員告訴她,半年的利息就有很高,於是彭女士就動心了。戴著老花鏡看了宣傳資料,就簽了字。
半年過去了,彭女士把當時購買理財的單據找出來,準備到銀行問問。直至此時,她和老伴才仔細閱讀所簽單據,發現那是一張購買了“廣發理財”的憑證,而這個實際上是廣發理財的一種基金。
彭女士很奇怪,明明購買理財,怎麼就變成基金了?她到銀行查詢發現,這個基金正處於虧損狀態。
在銀行,記者看到彭女士認購基金時簽署的一系列單據,其中還有一份“高風險投資告知書”,然而彭女士對自己所簽的這些文件一無所知。
七旬投資養老 10年後才能用
昨天,今年75歲的羅先生也找到記者投訴,他用養老錢買的分紅險,得等到他83歲的時候才能用。
2010年,羅先生去漢陽大道赫山路上的銀行網點準備給人寄2000元錢,在一個穿著銀行制服的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轉完賬之後,那個工作人員看他卡上還有十萬多元錢就説:“錢放在卡裏,存的又是活期,利息太低了,不如買我們這個分紅險,既有分紅,利息又高。”老先生一想也是,於是工作人員把他的卡給櫃員,櫃員就給取了兩萬元出來。由於老先生年齡不符合購買條件,業務員就讓老先生給兒子購買了一份分紅保險。
隨後,羅先生致電保險公司才得知,這份保險每年繳2萬元,繳5年,累計投資10萬元。再放5年,要到2020年才能一次性領取。
羅老先生説,現在退保划不來,只能繼續投下去。但他指望這筆錢養老是沒希望了。記者試圖電話聯繫當時的業務員劉先生,但是沒有人接聽。據公司介紹,此人也已離職。
老年人理財“大忌”—用耳不用眼
老年人到銀行理財為何頻頻“上當”?昨日,處理過很多投資糾紛的湖北民本律師事務所袁藝説,老年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相信耳朵聽見的,而不用眼睛去辨別。
“為防止老年人被誤導,銀監、保監部門出臺了很多措施,這些措施在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的同時,也成了一種證據。”袁律師説。
“如購買理財、基金前,需簽風險提示書或風險評級,一方面,是提示投資者清楚了解自己所投産品的風險。另一方面,當投資者簽署之後,也變成了銀行方的證據,老年人再説被誤導,很難成立。但事實上,有很多老年人是別人給什麼就簽什麼,根本就不看,即便真的是被誤導了,面對白紙黑字的證據,只能理虧。”
袁律師説,保險也同樣如此,現在分紅險也有10天的猶豫期,還有電話回訪,電話裏會提示風險、告知保險大致是什麼內容,在10天時間內,投資者可以無條件退保。但若這種提示投資者沒注意,把電話回訪應付過去,就等於知曉了自己的投資風險。因為所有電話回訪都是要錄音的。當投資者投訴時,這些都是證據。
因此,袁律師提醒老年投資者,老年人急需補充理財知識,特別注意看清自己所簽的任何一份文件,從根本上避免上當受騙。同時他也建議老年人,投資理財前,可諮詢子女或親朋好友的意見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