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新增外匯佔款超去年全年 大幅增長態勢難持續

2013-03-06 08:41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央行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金融機構1月新增外匯佔款人民幣6836.59億元,創出歷史最高水準。這是外匯佔款連續第2個月上漲,並超過2012年全年的新增外匯佔款4946.47億元。分析人士表示,短期資本流入是外匯佔款激增的主要原因,但這種大幅增長態勢難以持續。

  短期資本流入為主因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1月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凈流入相對平穩,外匯佔款增長主要來自短期資本流入,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私人部門結售匯意願變化;二是國內經濟回暖推動流動性需求回升;三是股市和樓市帶動短期“熱錢”流入。

  國家外匯管理局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升至926億美元,處於歷史最高水準。該數據當時就已預示,1月新增外匯佔款或將接近歷史最高水準,體現為短期資本大量流入。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在中國經濟溫和復蘇、貨幣政策穩健背景下,人民幣升值預期重現導致居民和企業結匯意願上升、售匯意願下降。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積累的大量美元在節前集中結匯,可能是順差飆升的主要原因。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從2012年5月至11月期間,央行開始大幅減少對匯市的干預,期間全部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增加1300億元,但央行只買入30億元。儘管人民幣兌美元在去年10月和11月期間大多處於日內漲停情況,但央行堅持較少干預匯市,使得銀行外匯資金佔用增加,銀行間資金面緊張。但這種策略在2012年12月開始發生變化,重新轉向更多干預匯市,從而被動投放大量基礎貨幣,造成2012年12月以來外匯佔款顯著回彈。

  跨境資金或雙向波動

  彭文生表示,短期資本流入推升人民幣的即期匯率,但離岸市場存在人民幣貶值預期,這與過去經驗相悖,顯示人民幣匯率決定機制發生變化。人民幣結構性的升值壓力消退,遠期匯率更多受利率平價關係影響。推動當前資本流入的主要是短期因素,外匯佔款大幅增長難以持續,央行通過較大力度的緊縮政策進行對衝的可能性不大。

  國家外匯管理局此前表示,2013年我國跨境資金凈流入規模反彈和雙向變動的內外部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基於現階段我國經濟競爭力和經濟結構以及國際分工格局,經常項目尤其是貿易順差局面仍會持續,並繼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等國際長期資本流入。二是發達經濟體競相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造成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氾濫,新興市場經濟體被動承受資本流入和本幣升值壓力。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根源並沒有得到根治,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回升進程也可能反覆。未來一旦風險再次積聚和爆發,新興市場經濟體又將被動承受資本流出和本幣貶值的壓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