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月新增貸款持續增長 防過熱需未雨綢繆

2013-03-18 13:36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在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過萬億元之後,2月金融機構新增信貸雖低於市場此前預期的7000億元至7500億元,但仍高達6200億元。

  今年頭兩個月,新增信貸規模持續增長,M2更是連續兩個月超過了全年預期增長目標13%,分別達到15.9%和15.2%;與此同時,作為觀察企業信心重要指標的“中長期貸款”,也一舉扭轉“頹勢”:1月份增加近

  5800億元,佔當月新增信貸規模54%;2月份增加2826億元,佔當月新增貸款規模45.6%。中長期貸款持續增長,一方面顯示出當前流動性充裕,銀行手中可用於信貸投放的資金較多;另一方面也表明實體經濟信貸需求非常旺盛。供需兩旺的信貸開局,不僅與去年同期的信貸投放形成反差,也彰顯出今年政府換屆之後,各地高漲的投資熱情和投資速度。畢竟1-2月投放8000多億元的中長期貸款,最終會逐步傳導至投資增速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信貸規模增長的同時,非信貸融資規模同樣快速膨脹。1月,在1.07萬億元新增信貸之外,非信貸融資增加1.47萬億元;2月,6200億元新增信貸之外,非信貸融資增加4500億元。這意味著,儘管銀行信貸投放受“窗口指導”等“量化約束”因素影響,呈現出1月高2月低的收縮態勢,但實體經濟中的更多資金需求,已通過信託貸款、企業債券、銀行承兌匯票、委託貸款等方式獲得了滿足。

  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的雙雙增長,呼應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今年“要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貸款適度增加”的精神,也確保了十八大之後的換屆之年開局良好。數據佐證了這一點:2013年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4%,連續四個月保持在50%以上,走勢基本平穩。特別是,1月新訂單指數上升,需求基礎進一步鞏固,供需關係有所改善;原材料庫存指數上升,反映企業信心增強。雖然受春節因素影響,2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1%,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主要分項指數也有不同程度回落,但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依然上升,表明企業對後市的預期仍較樂觀。總體看,經濟運作仍處在企穩區間。

  不過,頭兩個月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的雙增長,也引起了有關方面對投資過熱、通脹風險加劇的擔憂。特別是近期公佈的2月CPI同比漲幅反彈至3.2%,對此周小川在“兩會”記者會上明確表示:“中央銀行歷來高度重視消費物價指數,我們打算通過貨幣政策等其他措施,希望能夠穩定物價、穩定通貨膨脹預期。”為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央行沒有選擇利率等價格工具收緊信貸,而是從2月19日開始,在時隔8個月重啟3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後,2月21日,繼續開展了100億元91天期和1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一週高達9100億元的資金凈回籠,足以媲美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上調,彰顯央行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控流動性的意圖。巨量資金回籠後,央行正回購步伐並未停止。2月26日,央行繼續進行50億元正回購操作,2月28日和3月5日暫停操作兩次後,3月7日正回購操作再接再厲地回籠貨幣50億元、12日正回購操作力度加大至260億元、14日正回購操作180億元,持續調節流動性的態度不變。

  央行持續實施正回購,可以視為預防經濟過熱的未雨綢繆的舉措。從正回購重啟時點看,2月19日是春節過後上班的第四天,也是節後首個完整周例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的週二。由於節前大規模現金需求在節後回流銀行體系,而且1月存款超預期增加1.11萬億元;同時,自2012年末開始外匯佔款由負轉正,且今年1月外匯佔款高達6836.59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過去數月的數據證實國內經濟增長正在步入正軌;近期,從食品到房地産的各種商品價格加速上漲。在銀行體系流動性較為充裕、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選擇流動性的回籠工具,適當降溫投資熱度,當在情理之中。

  不過,數周持續正回購操作,也隱現央行貨幣政策關注重點已逐漸轉向穩定物價和通脹預期。至於貨幣政策風向是否已發生趨勢性逆轉、央行是否會在未來增加正回購量,甚至推出更長期限回收流動性的工具,仍需觀察。因為,在2月CPI超預期達到3.2%的10個月高點、貿易順差繼續走高時,1月和2月的工業增加值僅同比擴張了9.9%,低於預期;1月和2月的零售銷售同比增速也降至12.3%,低於去年12月份的15.2%;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337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2.5%,經濟企穩基礎尚不牢固。總體上,維持貨幣環境穩定、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的關係、著力改進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保持物價水準基本穩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仍是央行貨幣政策不變的基調。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