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如何加強創新確立競爭優勢

2012-12-19 10:47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在金融脫媒大趨勢下,銀行業除了要加快業務轉型,由傳統商業銀行向綜合化服務銀行轉變,還要調整業務結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為大型和零售客戶提供更加細緻週到的服務。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金融脫媒正在加速。

  對於商業銀行來説,負債端資金來源被分流,而貸款投放也被影子銀行體系和債券市場擠佔,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競爭下技術脫媒愈演愈烈,在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金融脫媒無疑給銀行業帶來陣陣寒意。

  金融脫媒趨勢下,商業銀行舊有的經營方式顯得僵化陳舊。“金融脫媒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採訪中,專家和業內人士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主動適應,加大創新,推進戰略轉型,早日實現由傳統商業銀行向現代綜合化商業銀行的轉型,是銀行業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

  金融脫媒寒意襲來

  “目前商業銀行的負債已經出現了一些變化。”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中長期存款資金未來將受到保險和養老金的衝擊,而一般性的中短期存款又被理財、信託吸引走,證監會不久前又放開了證券公司代售理財産品。一方面,中長期資金來源受影響;另一方面,中短期存款又被分流。”

  實際上,此前就有媒體披露,當前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經從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據人民銀行統計,2011年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0.9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年末降低6.7個百分點。“假如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再稍微放開的話,各家銀行的壓力將相當大。”宗良擔憂地表示。

  同時,過去數年間,隨著債券市場和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銀行貸款一家獨大的格局悄然終結。繼存款脫媒之後,今年非常規信貸的規模顯著增長,貸款脫媒的特徵也開始顯現。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錢學寧博士表示:“金融脫媒是中國金融體系均衡的必經路徑,是銀行信貸主導的金融服務轉向市場化融資模式的正常反映。從2000年至2012年銀行信貸融資已經從社會信用總量的90%左右快速下降至55%左右。”有媒體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銀行業投放人民幣貸款增加6.72萬億元,只佔當期社會融資總量11.73萬億元的57.3%;而同期,信託貸款、企業債券的佔比則累計增加了9.8個百分點。從最新公佈的11月數據看,在信貸需求有所放緩的背景下,11月社會融資總量仍維持在萬億元以上高位,也説明金融脫媒情況仍在延續。

  此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快速崛起,“分食”銀行的支付結算功能———2011年,中國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6萬億元,同比翻番。可以説,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技術脫媒已經給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及經營管理帶來諸多挑戰,更直接挑戰商業銀行現有的服務邊界及運作模式,這令商業銀行倍感壓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