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11月30日上午8時,美聯儲發佈聯合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的行動聲明,表示將採取協調行動緩解金融市場的緊張形勢,即通過向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來降低歐洲銀行業的美元融資成本。聲明一經發佈,因歐債危機而困頓多日的全球風險資産普獲提振,美歐當日及亞洲次日主要股指全線飆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亦應聲上揚。然而,在各方盛讚六大央行果斷出手的同時,許多分析人士對這劑“強心針”的效力持久性表示質疑。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殷劍峰12月1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六大央行聯手救市向人們發出兩個信號:樂觀的信號是政策制定者們不會坐視危機蔓延不管,各大央行願意成為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堅實後盾;悲觀的信號則表明當前危機形勢已然非常緊迫,歐債風險正通過銀行體系逐漸轉化成全球性風險。“目前來看,央行此舉可通過提供短期流動性來暫時避免銀行係風險的迅速升級,進而緩解歐債危機急劇惡化和蔓延的趨勢。”他説,“但從長期看,提供流動性遠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辦法。歐洲銀行體系的健康與否以及歐元體系能否存活,關鍵還要看歐洲各國能否儘快拿出可信協議整頓其債務與財政問題。”
全球性風險需全球應對
美聯儲在其當天發表的聲明中稱,六大央行已同意將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現有的臨時定價下調50個基點,新利率由此前的美元隔夜指數互換率加100基點調整為加50基點。這一定價將適用於從2011年12月5日起的一切操作。此外,上述央行還同意制定臨時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確保只要貨幣市場條件合理,就可以提供協議規定的任何貨幣的流動性。聲明稱這些互換協議的授權將由此前的2012年8月延長至2013年2月1日。
事實上,相對於具體救市內容,人們更關心的是六大央行為何會選擇此時重拳出擊。儘管美聯儲聲明中明確表示行動目的在於緩和信貸供應緊張對家庭和企業的影響並以此促進經濟活動,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並不是此次聯合行動的真正動機。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埃利安在點評上述行動時稱,六大央行聯合出擊的真正原因是感到“其他實體動作太慢,效率太低,它們不得不採取行動”,此外政策制定者們感到“不可能也不應該忽視緩解銀行系統內部嚴重壓力的實際或預期需要”。
殷劍峰認為,歐債危機導致的歐洲銀行係風險上升顯著加大了危機向歐洲以外地區蔓延的幾率。各國政策制定者很清楚,要想將問題封鎖在歐洲內部解決,首先必須確保風險不會經由銀行體系向外擴散。眼下,歐洲銀行業正面臨嚴峻的融資形勢:一方面是因為投資者和儲戶因為這些銀行持有大量歐元區國家債券而紛紛撤資,另一方面是因為歐洲銀行在前段美元利率維持歷史低位時曾通過銀行間借貸以及貨幣互換操作借入大量美元,而眼下伴隨歐元存亡猜測的不斷升溫,這些銀行償還美元債務的壓力逐漸增大,而從市場上借入美元的難度加大。
“一旦歐洲銀行業出現問題,緊密相連的全球金融體系將很難保持平靜。”殷劍峰説。首先,歐洲有著全球最大的離岸金融市場,各國金融機構均密切參與這一市場。因此,一旦這個市場出現問題,全球特別是美歐日金融體系都將受到衝擊。其次,歐洲銀行大量介入美國本土企業的融資。如果歐洲銀行倒下,則將對美國企業乃至實體經濟構成負面影響。最後,許多歐洲銀行參與美國抵押貸款及其他美元資産市場活躍,這些銀行美元流動性吃緊極有可能導致其拋售持有的美元資産,從而引發美國金融市場振蕩,進而輻射全球。“唇亡齒寒,六大央行出手既是救歐洲,也是救自己。”殷劍峰如是表示。
銀行係危機或短期無虞
有關此次聯合行動的實際效力,市場反應的確是個硬指標。11月30日當天,美國道指大漲近490點,漲幅達4.23%,創出2009年3月以來最大當日漲幅。英、德、法三國主要股指漲幅分別為3.2%、5%和4.2%。12月1日亞洲股市同樣迎來報復性上揚,其中香港恒生指數以5.63%的升幅領漲。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六大央行注入流動性將有效緩解歐洲銀行的融資困境,大大降低其短期內出現危機的風險。“銀行危機就是流動性危機,六大央行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以及美元互換利率的下降允許其他國家央行從美聯儲處以更低利率借入美元,再提供給本國銀行補充美元流動性,從而化解潛在危機。”殷劍峰表示。
更重要的是,此次聯合行動為歐元區爭取了更多時間尋找應對危機的辦法。消息發佈後,當日歐洲多國國債收益率均有不同幅度下降,表明投資者對於歐洲領導人趕在危機深化至不可挽回地步之前找到辦法仍存希望。歐洲領導人亦在美聯儲聲明發佈後的第一時間作出表態,稱正全力制定計劃,以説服市場相信義大利和希臘等國債務並不是“無底洞”,同時將制定新的制度限制歐元區國家借貸。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專員雷恩當天表示:“(在本月9日歐盟峰會召開之前的)未來10天至關重要,將決定我們能否最終成功應對危機。”
治標不易治本更難
在肯定聯合行動的短期積極意義的同時,人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注入流動性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銀行業來説,短期無虞並不代表長期安全。”殷劍峰表示。“歐洲銀行業的長期健康還要回到歐元區的實體經濟和基本面上來。新行動不能解決根本的債務和預算問題,市場信心的持續也需要看歐洲特別是法德領導人能否儘快出臺可信協議,就推出歐元債券或構建歐元區財政聯盟達成一致。”
另外,還需警惕此番央行救市可能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提供短期流動性在緩解可能的信貸危機的同時,也可能助長全球通脹上升。“大量美元釋放出來,如果實體經濟不改善,銀行惜貸情緒也不會改善,屆時各國央行補充到市場的流動性必然會流到大宗商品中,從而帶來新一輪通脹壓力。”殷劍峰表示。(記者 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