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消費是生産的目的,是社會生産過程的終點和起點。人類正是為了不斷提高消費水準的願望,才産生了發展生産力的強大動力。現代科技進步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産率,從而使人類許多消費的夢想有可能變為現實。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在當前出口增長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情況下,實現擴大內需的方針,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對於化危機為機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
核心觀點: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擴大居民消費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意義重大。
通過採取多種措施,如能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費率分別提高10個和15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每年將有5萬億元以上的商品由投資和出口轉為居民消費,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現階段應當把房地産市場、汽車市場和股票市場聯動作為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完善促進3大市場的相關政策。
主講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
1945年2月生,經濟學碩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曾在原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國家資訊中心、國家計委工作,曾任國家計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長期從事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研究,在計劃和投資體制改革、宏觀經濟調控、中長期發展政策等領域,都有較深的研究和獨到見解。撰寫有100多萬字的著作和論文,收入《鄭新立經濟文集》第一、二、三卷和《中國:21世紀的工業化》等。
兼任中國生産力學會、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
提高居民消費率是當前宏觀調控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導讀之一: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率為35.4%。與歷史最高水準1985年的52%相比,下降了17個百分點。與發達國家相比,則相差30個百分點左右。居民消費率過低,對國民經濟的健康運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提高居民消費率,降低投資率,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應當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一項重大任務。在近期調控措施和長期發展政策上,應研究和採取綜合性對策。
在GDP使用中,用於最終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的比例,是衡量宏觀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前,由於片面理解生産資料優先增長理論,在經濟建設上急於求成,長期實行高投資、低消費的政策,使人民的生活水準長期得不到應有的提高。1978年以後,我們調整了這一政策,最終消費率明顯提高,人民從經濟發展中得到了較多實惠,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消費與經濟增長良性迴圈的局面。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最終消費率又開始緩慢下降,雖然1998年至2001年曾出現過短暫的低幅回升,但伴隨著重工業的高速增長,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又出現了下滑的趨勢。
與低消費率相對應,上世紀90年代以來,投資率出現了兩個40%以上的高峰期,即1993年至1995年的年均41.1%和2003年至2007年的年均42.4%,其中2004年高達43.2%,成為改革以來最高的一年。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産等行業的投資過快增長,出現了生産能力過剩的局面。如果消費市場不能相應擴大,由此形成的無效投資和銀行呆壞賬必然增加,將直接影響到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出口的連年大幅度增長,使貿易摩擦增加,順差擴大,國際收支不平衡也影響著宏觀經濟的穩定。從2001年到2007年,消費、投資、凈出口3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分別為40.6%、48.4%和11.1%,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消費的貢獻率偏低,包括工業消費品在內的大批生産能力閒置,消費制約著經濟增長。
提高居民消費率,降低投資率,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應當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一項重大任務。在近期調控措施和長期發展政策上,應研究和採取以下綜合性對策:
(一)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著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別是農民的收入。
對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應當進行大的調整。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勞動報酬所佔比重,降低資本所得比重;在再分配中,提高居民收入比重,降低國家收入所佔比重。著重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居民收入結構。建立企業工資協商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降低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投入。可以考慮將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的一定比例用於社會保障基金的投入。通過採取多種措施,有可能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費率分別提高10個和15個百分點,達到55%和50%,接近改革以來最高水準1985年的56%和52%。如能實現這個目標,就意味著每年將有5萬億元以上的商品由投資和出口轉為居民消費,人民的消費水準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近幾年來,隨著連續幾個中央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加大,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03年到2007年分別增長4.2%、6.8%、6.2%、7.4%和9.5%,同期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分別增長9.0%、7.7%、9.6%、10.4%和12.2%。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仍明顯偏低。平均起來,5年間農民收入增速比城鎮居民低3個百分點。而且由於城鄉居民收入基數相差3倍多,農民收入增長3.3個百分點的絕對量才相當於城鎮居民增長1個百分點。因此,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作為關係經濟全局的大事,切實抓緊抓好。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必然帶來農村市場的活躍,對消化過剩的工業生産能力、拉動城市經濟發展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二)擴大消費領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2005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已降為36.7%,用於改善住、行條件和醫療、教育、通信、休閒等服務性的支出已佔消費支出的60%以上。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也下降為45.5%。城鄉居民消費都在由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宏觀經濟政策要有利於推動這種轉變。要通過適時修改稅收、價格等政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要把加強社區服務作為擴大消費的重點之一,既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消費需求,又為擴大城鎮就業提供條件。實踐證明,社區服務發展比較好的地方,吸納的就業人數可達到社區全部從業人員的50%以上。
(三)擴大消費信貸,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消費信貸發展很快,目前已佔銀行信貸餘額的15%至20%。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消費信貸的比重可以提高到30%左右。因此,我國消費信貸還有發展的潛力。擴大消費信貸的關鍵是要建立和完善個人消費貸款徵信體系、消費貸款抵押擔保體系,鼓勵住房建設公司和汽車生産銷售企業發展貸款金融業務,降低消費貸款風險,優化消費信貸市場環境。為了解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應逐步增加財政對教育、醫療類公用事業的投入,加快醫院管理體制、醫藥流通體制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降低過高的藥品價格,減輕居民個人的教育、醫療負擔。擴大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儘快解決農民工保險賬戶可轉移接續問題。
(四)調整投資結構,改善消費環境。要圍繞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調整投資結構,注重增加能夠改善消費環境、有利於擴大新的消費熱點方面的投資。如我國居民目前的消費結構中,用於住房、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比重偏低,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要針對影響擴大消費的主要問題,採取有效對策,努力改善消費的硬環境和軟環境。要加快以鐵路為重點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搞好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為擴大居民文化、休閒、旅遊消費創造條件。適應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升級的要求,鼓勵各方面增加對教育的投入,辦好各級各類教育,充分滿足人民受教育的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準。加快新一代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網際網路、通信網、廣播電視網3網融合。大力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完善農村電網和鄉村道路,推廣利用太陽能和沼氣,擴大“家電下鄉”財政補貼品種,除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外,應根據各地情況,增加摩托車、熱水器、電腦、電磁爐、空調等,把農村巨大的消費潛力發揮出來。
(五)整頓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商品服務品質,是擴大消費的前提條件。要繼續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確保食品、藥品品質安全,防止價格欺詐行為,使人民能放心大膽地消費。抓緊建立食品品質安全生産技術保障體系、品質檢驗監測體系、品牌標識認證體系、社會監督舉報體系、品質監管責任體系、品質安全法規體系。凡是在市場出售的商品,應能通過商標或電子標簽,迅速查明該商品的主要資訊,以便於消費者的監督。要倡導建立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形成統一、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六)合理引導消費預期,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我國經濟長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使廣大消費者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是建立良好的市場預期的重要前提。當前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更要使廣大居民樹立信心。要通過良好的市場預期促進消費市場的穩步均衡發展,避免出現市場的大幅度波動。要通過對市場各類商品供求態勢的分析預測和正確輿論引導,使廣大消費者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鼓勵節能型消費、無害型消費、文明型消費,避免炫耀型消費、跟風型消費、奢侈型消費。大力推廣節能住宅、節能汽車和無污染産品,促進資源的迴圈利用,提高消費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使消費的擴大能有力地促進廣大人民的身心健康、智力開發和社會和諧,使消費者在改善生活品質的同時,自身的素質也能得到全面提高。
把促進房市、車市、股市聯動發展作為擴大消費的戰略重點
導讀之二:住房和轎車消費是現階段我國居民消費的增長點,對拉動市場消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房地産市場、汽車市場和股票市場,是現階段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3大引擎。3大市場聯動發展,對於保證經濟增長的活力和持續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為此,應當研究3大市場的內在規律,完善促進3大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把促進3大市場聯動發展作為當前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的戰略重點。
(一)保持房地産市場持續繁榮。
改善住房條件,是廣大城鄉居民的迫切願望。在居民消費意向調查中,改善住房條件總是排在第一位。住宅業産業鏈條長,對相關産業拉動作用大。我國住宅業的發展,必須以滿足廣大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為主要目標,這就應當把城鎮住房價格控制在與廣大居民收入水準相適應的合理水準上,決不能通過炒作住房價格,製造泡沫。大量事實證明,以製造房地産泡沫刺激經濟發展,必然是飲鴆止渴。美國由房地産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就是一個例證。我們應當學習新加坡、德國等穩定住房價格、保障廣大居民住房需求的成功經驗,通過政府調控房地産市場,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目標,同時通過房地産市場的穩定為整個市場的穩定和經濟的穩定奠定基礎。
通過增加中小戶型住宅和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應,能有效抑制住房價格的過快上漲。2008年11月份中央決定實施擴大內需的十大舉措,其第一項任務就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這項措施的實施,將使幾千萬群眾的居住條件得以改善,從而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而且對擴大住房市場、穩定住房價格、拉動建材業的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國務院有關部門對降低住房交易稅收、增加住房貸款等政策的逐步落實,將進一步增強房地産市場活力。
當前,應研究如何放開搞活二手房市場,鼓勵更多的二手房進入市場交易;研究如何擴大住宅租賃市場,以適應勞動力流動和低收入者的需要;研究如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建立城鄉一體化的住宅市場等。總之,通過住房政策的調整和體制改革,增強房地産業發展活力,滿足多層次的住房需求,充分發揮房地産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
(二)鼓勵擴大轎車消費。
轎車進入家庭,曾是中國多少代人的夢想。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到今年1月份,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全年汽車産銷量將雙雙突破1000萬輛。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圓了轎車夢,實在令人高興。去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汽車銷售量增速下降,這只是經歷了連續幾年井噴式增長之後的一個短暫休整。隨著國家以燃油稅代替養路費等各項鼓勵汽車消費政策的出臺,汽車銷量增長速度已開始加快。去年我國每人平均GDP所達到的水準,標誌著已進入轎車消費大眾化時代,而我國每人平均汽車保有量仍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因此汽車銷售必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轎車消費與住房消費相互影響,聯繫緊密。隨著轎車進入家庭,人的活動半徑擴大,帶來了城市佈局的改變。我國目前市區房價高於郊區,而發達國家正相反。由於郊區人口密度低、居住環境好,郊區房價理應高於城市中心區,關鍵在於交通條件。在郊區依山傍水的地方修建住宅區,用高速公路或軌道交通與市區聯接,將能有效改變市區房價過高、交通擁堵等問題。
當前鼓勵汽車消費應研究採取以下政策:一是擴大汽車消費信貸。前幾年由於缺乏管理經驗,一些貸款購車者惡意逃避還貸,形成大批銀行呆壞賬,一些銀行不得不急劇收縮或停辦汽車貸款業務。在這方面要學習國外成熟的經驗。發達國家汽車信貸佔銷售額的80%左右,我國目前僅佔8%。通過信貸支援,將能為汽車銷售注入強勁動力。二是改善汽車使用環境。城市發展規劃應考慮轎車進入家庭的新情況,新建住宅區、商業區應考慮停車場所。國外停車場建設已發展為一個獨立的新行業,我國一些大城市應及早引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把城市發展、住宅建設與轎車進入家庭統籌考慮。要減少對汽車的不合理收費,降低汽車使用成本。三是鼓勵購買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中小排量轎車,以利於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在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上,我國汽車企業已取得突破,走在全球汽車工業的前沿。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不斷擴大其在國內外市場的佔有率,努力走出一條節能環保型汽車工業發展道路。四是延長汽車産業鏈,充分發揮汽車産業對就業和消費的帶動作用。根據發達國家經驗,汽車生産環節的實現利潤在汽車産業鏈條的總盈利中不到10%,其餘利潤分散在銷售、維修、金融、保險、燃料、零部件、停車、洗車等各個環節,對相關行業産出和就業的帶動效應達到1:6左右。要通過積極發展汽車的上下游産業,為汽車的生産和消費創造良好條件,擴大汽車進入家庭的經濟社會效應。
(三)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擁有財産性收入。證券市場主要是股市的行情,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房市和車市的繁榮程度。當股市處於上升時期,住房和汽車銷售就旺盛。當股市低迷時,也波及到房市和車市。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長,發育不充分,許多制度和運作機制尚不健全,管理上也缺乏經驗,股市出現大的波動是難以避免的。為了保持股市的穩定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另一方面要改善對股市的宏觀調控。近幾年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度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成效,在對股市的宏觀調控上尚需進一步把握好規律,提高調控水準。一般來説,應通過對股市供求總量的調控,實現股市的穩定健康發展,避免大起大落。當股市處在上升期,為了避免過熱,應適當增加供給;當股市處在下行期,為避免跌幅過大,應適當增加需求。要把對股市供求總量的調控同行政干預區別開來,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要強化對股市的監管,依法查處各種違法行為,促進股市規範發展。要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適時推出創業板市場,培育壯大證券投資機構,實現專家理財和理性投資,使我國資本市場真正發揮出對企業的評價、優選功能,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同時使廣大投資者能夠分享到企業發展的成果,不斷增加財産性收入。要通過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繁榮支撐房市、車市的持續繁榮,努力使房地産業和汽車産業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長盛不衰的支柱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