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人民日報:內澇生活如何美好 城市建設須務實

時間:2010-06-23 13:56   來源:人民日報

一位小朋友拉著母親的手在世博會城市未來館參觀。

  截至去年底,我國城鎮人口已經超過6億,城鎮化率46.6%。再過幾年,這個數字將突破50%。曾經的“鄉土中國”正在向城市社會迅猛前進,對城市生活的體驗和思考,成為當代中國人最為關注的社會課題之一。也正因為如此,當上海世博會第一次把城市作為主題,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共鳴。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既代表了一種願景,也激蕩著現實的訴求。我們在享受城市帶來的現代化生活同時,也對城市建設發展存在的問題感觸日益加深。5月以來,在多場罕見暴雨侵襲下,一些城市頻頻出現嚴重內澇。人們痛切感到,在超前的“市容市貌”面前,城市設施、管理等“裏子”卻落後了。我們的城市,雖然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有“五十年不落後”的寬馬路大廣場,有氣勢恢宏的“亮化工程”,然而我們的排水系統、管理方式還徘徊在多年前的標準上。

  內澇成為我們反思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個引發點。在國內許多城市,交通、電力、供水等公共設施普遍表現不佳,許多自然災害都可能成為城市問題發作誘因。不夠的也不只是地下設施,道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寬,交通卻越來越堵;遍地商店寫字樓,公共廁所卻很難找……在人們的需求面前,城市提供的還遠遠不夠。

  反覆發生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普遍發生的問題,要從體制上找原因。城市建設中“重面子,輕裏子”現象反映了哪些深層次問題?城市發展理念和模式應作出怎樣的轉變?我們的城市如何變得更加宜居?在這些方面,上海世博會給了我們哪些中華智慧和世界經驗?本期時事觀察,透視這一主題。

 

共 4 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轉到第  頁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