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祖國、自強不息的香港會更好——專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
香港中環添馬艦,以“門常開、地常綠、天復藍、民永係”為理念設計的特區政府新總部大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在這裡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從1997年回歸時的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到2001年接任政務司司長,再到2005年在第二任行政長官補選中當選,並於2007年當選第三任行政長官至今……十五年來,曾蔭權和廣大香港市民一道行走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征程中。
這位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係著招牌式的蝴蝶型紅“煲呔”(領結),用帶粵語口音的普通話向記者娓娓道來,回顧香港回歸祖國十五載歲月的變遷。他説:“‘一國兩制’的成功毋庸置疑,香港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香港人有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數字講述“香港之夢”
擔任行政長官之初,曾蔭權提出“香港之夢”,即要讓香港成為“機會之城”、“安樂之鄉”。回首這個“追夢”的過程,曾蔭權從數字開始進行了總結。
1997年,香港的每人平均GDP是27200美元,2011年這個數字已經躍升至34500美元。曾蔭權説:“34500美元是香港自己統計的數據,國際組織的評定更高,是49137美元,作為一個成熟經濟體,取得這樣的增長已經不錯。”
每人平均GDP提升的同時,香港的失業率一路降低。曾蔭權説,香港失業率從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時最慘痛的8.7%,降至目前的3.4%,“幾乎實現了全民就業”。
對香港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方面的表現,曾蔭權對一個個“世界第一”如數家珍: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額已經連續3年超過紐約和倫敦,居世界第一;航運方面,香港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轉口港;此外,香港航空網路覆蓋全球160多個目的地,貨運位列世界第一,客源排名第三。
國際社會對香港經濟發展和地位的認可也讓曾蔭權感到興奮。他列舉説,標準普爾對香港的信貸評級從1997年至今“躍升三級,達到最高的3A評級,亞洲獲此評級的經濟體只有香港和新加坡”;美國的傳統基金會連續18年將香港評定為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説明“我們的經濟自由度全球第一”。
“還有最近讓我們興奮的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金融發展指數,香港評分最高,摘得桂冠,”曾蔭權補充道:“這是首個亞洲城市位列榜首。”
每年的施政報告中,民生都是曾蔭權關注的重點。他説:“最長遠的方法是加大教育培訓投資。”此外,還要加強醫療、社會福利並重視老齡化問題,以使“香港保持競爭力,又不斷改善基層市民生活”。
據曾蔭權介紹,目前特區政府23%的開支用於教育,是投入比例最高的領域;5年來醫療開支增加了40%,社會福利工作開支增加28%。他説:“這些都是很大的數目,但我們從來沒有自滿,感覺仍要繼續做。”此外,曾蔭權還在任內推出了最低工資、關愛基金、就業交通補貼、長者乘車優惠等民生措施。
政制發展方面,曾蔭權表示,今年的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就已經“更加民主”,將選委會擴大到1200人。此外,“定下了普選的時間表,也是一個很大的成果”。
根據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議,香港在2017年可以普選産生行政長官,在行政長官實現普選之後,可以普選産生立法會全部議員。
總結香港政治、經濟、民生的發展變化,曾蔭權説:“雖然仍面臨不少挑戰,我們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