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歐進萍: 建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時間:2012-03-06 09:18   來源:光明網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説:“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組建了技術研究開發院,以校企合作、企業化運作的模式幫助企業組建技術創新實體,産學研模式由傳統的向企業轉移技術轉為向企業轉移創新隊伍、轉移研發中心,幫助企業建立自己的創新平臺。在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方面,大連理工大學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3月5日,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校長歐進萍代表。

  記者:為何強調建設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歐進萍:沒有技術創新,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不可能有自主的産業,尤其高技術産業;沒有技術創新,新興的企業、尤其高技術企業不可能誕生,現有的企業不可能有核心技術、不可能有競爭力、不可能持續發展,甚至遲早會是“死路一條”!企業沒有自己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實體,國家沒有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尤其以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也是一句空話。從另一個角度説,沒有大量的技術創新實體也就缺少高端人才就業和發揮作用的空間。

  科學沒有國界,技術是有利益的!我國從事技術創新的研發隊伍大多數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以及部分企業因項目臨時組建研發團隊,企業參與人員一是基本不作為團隊的主體,二是沒有系統掌握項目技術創新的核心技術(包括依託企業的多數研究項目),而高校等科研人員突破技術原理、示範性地用於工程實際或做出産品樣機、項目完成了自然解散。企業沒有技術創新實體,也就沒有足夠的隊伍參與項目的研發以及接下來把突破的技術做精做細、使示範的工程或産品規模化和升級換代。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少科研項目取得了技術創新並示範性地用上了,接下來這項技術又斷掉了、甚至死掉了。

  記者:我國建設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否具備人才優勢?

  歐進萍:我國建設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關鍵在人才,已經具備的最有利條件也是人才。

  建設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需要各級各類的人才,主體是工程人才。

  我國要下大力氣創新體制機制,用好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培育和發展自主的實體經濟和支柱産業。近年來,跨國公司從技術創新並支撐發展的需要,紛紛在中國開辦研發機構,短短十年在中國開辦的研發機構多達1200余家,大的研發機構多達三五千人,多數為中國本土培養的博士,其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令人深思。

  記者:我國大學在建設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中應扮演什麼角色和發揮什麼作用?

  歐進萍:在建設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大學主要是培養和輸送大批的人才、尤其是具有突出創新能力的高端人才,讓這些人才不斷補充到這個體系中併發揮主體作用;其次是面向更前沿的科學技術、不斷突破和創新,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更源頭的技術;第三要繼續完善和創新産學研合作模式,改變大學等科研機構目前主要是圍繞企業需要的單項技術開展研發或提供單一科技服務的合作模式。

  政府要積極支援和引導大學和企業合作,建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實體;企業要在建設資金、技術研發以及企業化編制方面投入,同時要不斷完善技術創新的環境、條件和平臺,真正建立起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實體。(吳琳)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