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來科學發展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

時間:2012-06-15 15:29   來源:北京日報

  在抗擊非典和探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非典疫情的迅速蔓延,集中暴露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胡錦濤在全面總結抗擊非典鬥爭經驗時,第一次用“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表述來概括正在探索中的“發展觀”。這表明,一種新的發展思路已經呼之欲出。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重點對“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研究部署。全會第一次正式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隨後的2004年3月10日,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是科學發展觀形成過程中的又一篇重要文獻。這篇講話明確概括了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初步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第一次對“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作出了明確闡釋和科學界定;明確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檢驗各項工作的標準,要求“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遲疑地去改”。從此,科學發展觀開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發揮日益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2004-2005年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實踐中不斷充實豐富

  2004年初,我國宏觀經濟環境越繃越緊,經濟運作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為避免國民經濟再度陷入大起大落困境,中央及時作出加強宏觀調控的重大決策。胡錦濤強調,“這次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實踐”。他高度重視總結這次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新經驗,並結合這些新經驗及時闡發對科學發展觀的新認識。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