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見證兩岸發展交流三十年——臺商一家三代人的創業故事

2017年12月21日 21:01: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江進仲一家

江進仲一家(作者供圖)

  作者:顧圓圓、呂廣聖

  “一個大門分兩扇,進進出出一家人。一道海峽連兩岸,世世代代一條根。”這首《兩岸一家親》唱出了大陸與臺灣兩岸同胞心中化不開的濃濃親情。

  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頻繁,經濟、文化、社會聯繫十分緊密。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

  臺商江進仲一家三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創業,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鎮海投資建廠,再到如今整個家族定居大陸。二十幾年來,他們的經歷是臺商在大陸創業的一個縮影,也是“兩岸一家親”的最好寫照。

  關注十九大

  10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江進仲一家早早地等在電視機旁收看。

  60歲的江進仲,是寧波昌興壓鑄有限公司的創辦者。從1997年到現在,他來鎮海創業已經21年。這期間,他的一大家子也陸陸續續來到這裡。大兒子江宜隆,小兒子江宜澤都成家立業娶了寧波姑娘,並且都有了孩子,兩岸一家親在他們家族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十九大的召開讓這個家族對未來有了更多期待。

  “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

  “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字字鏗鏘,江家人一字一句聽在心裏,心潮澎湃。

  二十多年來,江家人見證了大陸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經常跟臺灣的朋友説,一定要到大陸看看,大陸發展太快了。江家人也沒有把自己定義為“臺商”,他們經常説,大家都是中國人。

  這一天,和江進仲一樣,在鎮海的臺商都關注著這場會議,他們期待兩岸廠商合作創新升級的政策鼓勵,並能分享大陸經濟增長紅利,增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江進仲。(作者供圖)

  愛拼才會贏

  慈祥溫和,眼神堅定,笑起來眼睛彎彎,説話帶著濃濃的臺灣腔,花甲之年的江進仲是土生土長的臺中人,他們家的創業故事要從他的父親江阿文説起。沒有第一代的積澱,就沒有現在的江家。江阿文原本是賣蔬菜的商販,小本經營,靠著勤勞和汗水養活著一大家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正值臺灣經濟騰飛時期,江阿文看到了機會,並不年輕的他決定創業。他拿出原先的積蓄,抵押了家裏的房子,還問親友借了款,白手起家和別人合夥開了鑄造廠。他性格堅強,又肯吃苦,工廠漸漸有了起色。穩定後,他又投資了壓鑄廠,並讓大兒子江進仲一起幫忙。

  愛拼就會贏。在江阿文赤手空拳打拼幾年後,臺中的江家已經是頗有家底了。“父親創業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坎坷,壓力大的時候整宿整宿地睡不著,但他沒有打過退堂鼓。沒有他的孤注一擲,就沒有我們現在,他是我們整個家族最堅強的後盾。”江進仲説。幾個兒子裏,江進仲性格最像他的父親,這讓江阿文很是欣慰,覺得企業後繼有人。

  江阿文沒有想到的是,兒子因為一次考察,徹底改變了自己原定的發展規劃和整個家族的命運走向。1997年,江進仲受邀在寧波考察了七天,這七天,他熱血澎湃,大陸勃勃的商機在向他召喚。回來後,他當即向父親表示想來鎮海投資建廠。

  這遭到了江阿文的強烈反對,江阿文覺得,大陸一切未知,創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家裏又不是沒有房子沒有車子,非得到那裏去嗎!”當時江阿文並沒有來過大陸,對大陸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他不願兒子冒這個風險。

  最後,江進仲還是來到了鎮海,當時他39歲。他很篤定:沒有父親的支援,自己照樣能闖出一片天來。沒有太多的資金,人生地不熟,甚至不知道客戶在哪,隻身帶著一台壓鑄機,江進仲成了鎮海駱駝的第二個臺商。

  創業多艱辛

  1997年的鎮海駱駝,尚待開發。江進仲的工廠不大,周圍是一片稻田。夏日聽蛙鳴,冬日披霜露。忙的時候不是整宿地待在工廠,就是披星戴月才走回住的地方。經常連吃飯的時間也擠不出來,只能吃速食麵填肚子。

  異鄉創業,人生地不熟,江進仲感受到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關心和支援。資金週轉困難,臺辦第一時間協調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辦理貸款,幫助他解決燃眉之急;政策沒吃透,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到府解讀政策。“有什麼事就找政府,找臺辦,像娘家一樣,不僅幫助我們解決經營上的問題,連看病、家裏管道壞了這樣的生活小事上也考慮得很週到,逢年過節還前來看望我們。”臺辦搭起的“連心橋”讓江進仲讚譽有加。

  創業初期,江進仲既是老闆,也是員工。經常淩晨三四點起來鏟沙、裝貨,當別人還在夢鄉的時候,他已經裝了好幾車貨了。對每一個訂單他都是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正是憑著這股毅力,在駱駝打拼三年後,他小有成就:訂單多起來了,知名度高起來了,廠房也開始擴建。

  一開始,江阿文不能理解兒子一意孤行到大陸投資的行為,每次兒子回家探親,他也沒給好臉色。直到2001年,江阿文來大陸旅遊,江進仲特意把父親從上海接來鎮海。經過幾天的觀光體驗,又看到兒子的企業辦得蒸蒸日上,江阿文這才露出笑臉,轉變了態度,一邊感慨原來大陸是這樣的啊,一邊佩服兒子的眼光。

  “爸爸覺得特別有面子!”説起父子冰釋前嫌的這一段,江進仲笑了,父子之間多年的癥結終於解開了,隨之而來的是父親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援。

  作為家族企業的中流砥柱,江進仲沒有一刻鬆懈。這些年,他經常熬夜,壓力大,剛來鎮海的時候,江進仲正值壯年,如今兩鬢斑白,但他常説在鎮海的這二十幾年非常值得,不但見證了鎮海的發展,也見證了兩岸的交流融合。

  這些年,江家的重心在寧波,留守臺灣老家的只有80多歲的老母親,她腿腳不便,不能來鎮海生活。江進仲是個孝子,在父親過世後更是對母親十分關心。老母親很喜歡吃寧波的食品,他就會整包整包地帶回去。在將企業逐漸交給兒子後,江進仲每半個月就要回去看望母親。“現在交通方便,想什麼時候回去都行。這麼多年在外打拼,是時候好好盡孝了。”他説。

江宜隆參加臺灣青年聯誼會。(作者供圖)

  紮根在鎮海

  1981年出生的江宜隆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很像父親,身材卻比父親高大。他説著軟糯的臺灣腔普通話,文質彬彬,很有禮貌。

  2003年,他來到鎮海,接手家族企業。比起父輩創業的艱辛,江宜隆幸運了許多,公司交接給他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還有父親在旁事無巨細地指導,政府的扶持力度、創業環境也要比父輩們那時更好。江宜隆所要做的是適應新環境,讓公司迸發出更多的活力和後勁。

  十多年裏,江宜隆跟著父親,邊學邊做,從青澀的大男孩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管理者,爺爺和父親的經商基因在他身上得到了傳承。機械加工業是傳統産業,在新形勢下,轉型升級迫在眉梢。江宜隆果斷花費200多萬元購買了一批自動化設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8歲那年,江宜隆娶了鎮海本地姑娘,按他的話説是“開始本土化”,“寧波姑娘很好啊,又賢惠又大氣,我很幸運能做寧波人的女婿。”現在他不但能聽懂簡單的寧波話,還能説上“一眼眼”。江宜隆的目標是在閩南語和寧波話之間隨意切換。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也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採訪中跟記者感慨鎮海的教育品質真厲害,朋友的孩子讀了幾年書回臺灣上學,都變成班級的第一名了!前幾年,弟弟江宜澤也娶了寧波姑娘,現在一家子在大陸落地生根了。

  憑著這麼多年在鎮海生活、工作的經驗,去年江宜隆當選鎮海區臺商青年聯誼會會長。鎮海區臺商青年聯誼會由區臺辦推動成立,成員是在鎮臺企臺商二代和臺企中的臺灣人青年骨幹,大家不定期聚會,聯絡感情,分享資訊。上一次,江宜隆組織了卡丁車活動,大家聚在一起用熟悉的鄉音,談創業的故事,分享創業的經驗,尋求商機。政府有相關惠臺政策,江宜隆也會召集大家進行培訓、學習。

  聯誼會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組織形式多樣,深受青年臺商、臺幹好評。“感謝臺辦為我們青年臺商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我們會把這個平臺充分利用起來,統籌資源,加強青年臺商之間的聯絡交流,展示青年臺商朝氣蓬勃的良好形象。”江宜隆表示,自己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有臺灣的朋友過來考察,他就會向他們介紹鎮海,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大陸,鼓勵他們來這裡投資辦廠。

  未來滿眼春

  三十年花開花落,兩岸發展交流碩果纍纍。這三十年是江家三代人的三十年,也是所有鎮海臺商的三十年。這些臺商既包括知名企業家,也有受挫折重新起步的實幹者,還有剛到大陸投資經營的新臺商。

  曾盛明是金豐(中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來鎮海已經二十幾年。金豐集團1948年創辦于臺灣彰化,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經營,已成為臺灣最大的鍛壓機械製造廠。1994年,金豐集團在鎮海成立金豐(中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如今已成為鎮海區標桿企業、納稅大戶。

  曾盛明告訴記者,在大陸辦廠以來,各級政府提供了很好的環境,企業效益好了,就該回饋社會。2007年金豐組織成立了金豐小水滴愛心社,每名員工都是社員,每人每月固定捐出10元充入愛心基金,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金豐的員工還經常活躍在各類社會公益活動中,文明禮儀、環保宣傳,志願服務,回報社會,愛灑兩岸。

  記者了解到,我區共有臺資法人企業73家,在鎮常住臺商臺幹150人左右,其中年輕“新生代”臺商臺幹近60人。從行業分類看,製造業67家,佔臺資企業總數的91.7%;批發和零售業3家,其他服務業3家。從區域分佈看,蛟川街道32家,駱駝街道21家,澥浦鎮6家,九龍湖鎮5家,莊市街道5家,招寶山街道4家。“這些臺資企業呈現出一些自身特有的生産經營特點,一是實體製造業為主,二是主營業務專一,三是風險管控比較到位,四是依法經營理念較好。”區臺辦主任鄒興國談到,這些臺商,像江進仲一家、金豐(中國)的曾盛明一樣,為鎮海的“港口強區、品質之城”建設添磚加瓦。他們也在鎮海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人生價值。

  “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鄒興國告訴記者,黨的十九大確定了今後一個時期的對臺工作任務,他們將認真貫徹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促進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期望鎮海有更多“江進仲”式臺商。

  正如歌裏所唱:“兩岸一家親,中華心連心,只要我們勇向前,神州大地滿眼春。”(完)

[責任編輯:何建峰]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