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圍頭: 見證兩岸從“冤家”變“親家”

2017年12月21日 20:39: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冬日圍頭,陽光煦暖,海風不冷。(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特約記者:劉益清 

  冬日圍頭,陽光煦暖,海風不冷。 

  在緊鄰疏港路的八二三戰地和平公園,一位年逾古稀、但身材矯健、精神爽朗的老人,每逢雙休日,總熱情為來自兩岸各地的遊客,義務當講解員。 

  圍頭位於福建晉江圍頭半島最南端,三面環海,距臺灣大金門島僅5.2海裏,是大陸距金門最近的漁村,被海內外譽為“海峽第一村”,這裡,是1958年8月23日海峽炮戰的爆發地,也是兩岸通商橋頭堡、兩岸通婚第一村,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130多位“圍頭新娘”嫁到臺灣,亦有8位“臺灣新娘”落戶圍頭。 

  圍頭村黨支部書記洪水準對記者説: “從戰爭走向和平,從冤家變成親家,圍頭始終是兩岸變化的見證者、晴雨錶。”而這個變化過程中,洪建財既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親歷者。

  1958年炮戰期間,還不到16周歲的洪建財,和圍頭父老鄉親一起踴躍支前,每天冒著硝煙,給海岸炮兵扛運炮彈、裝彈藥,被《人民日報》稱為“炮戰小老虎”,成為聞名全國的少年英雄。1992年,他的女兒洪雙飛在工作交往中與一位臺灣小夥陳應超相戀,當時不少親戚包括母親蔣美麗,都因擔心兩岸再起戰事,反對她嫁到臺灣。老英雄洪建財,雖為人開明,但起初也有疑慮,剛好,1992年10月,兩岸兩會在香港商談,發表了雙方堅持“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對政治氣候敏感的洪建財,終於頂住壓力,支援女兒嫁給相愛的臺灣小夥。他對人家説: “過去的戰爭只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小插曲,兩岸終歸是一家人,要延續一家親的歷史!” 

  洪建財的決定,被後來的媒體稱為“歷史性的決定”!洪雙飛,也成了1949年後,打開圍頭與臺灣通婚之門、嫁到金門的第一個圍頭新娘。自那後,25年來,已有137名圍頭新娘、8位臺灣新娘,圓了兩地的跨海婚姻夢。

  46歲的圍頭新娘吳美雲,出嫁前是一名代課老師,有一年,她公公來大陸游玩,經鄰居介紹認識了她。可能覺得教師這份職業還不錯,老人家就想著為家裏未婚的長子牽線。“在電話裏聊了一個星期,我就跟老公翁丁強訂婚了。現在我們一家人定居高雄,兒子已是大四的學生,一家人在兩岸來來去去,由於語言、風俗相同,生活都很習慣。”吳美雲如是説。 

  在洪雙飛邁出歷史性腳步後的前十七年裏,都是圍頭新娘嫁到金門、澎湖、高雄等臺灣地區。隨著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先後超越德國、日本,躋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海峽西岸的實力、魅力日益提升。2009年,圍頭小夥子吳聰明,迎娶了高雄新娘莊麗玲,結束了圍頭女單向嫁往臺灣的歷史。隨後,平均每年都有一個臺灣新娘,落戶圍頭。圍頭被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譽為“海峽通婚第一村”,可謂名副其實。 

  “我又回家了,家鄉的感覺就是好。”2016年3月8日,嫁到金門11年,在金門經營民宿,又把民宿帶到了圍頭的洪明亮,和嫁到金門的姐妹們一起,回來參加圍頭“三八節”拔河賽,她激動地説,金門雖然也過“三八節”,但氛圍並沒有家鄉濃厚,這次她是和幾個姐妹一起過來的,這樣的活動讓她們感到很親切、很開心。 

  那天,在村黨支部書記洪水準倡導下,為加強圍頭新娘和家鄉的溝通交流,村裏啟動了“圍頭新娘微信交流群”。 

  “‘圍頭新娘’現在已經成為兩岸交流的一條重要的親情紐帶,建立‘圍頭新娘微信交流群’,就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加強溝通交流,增進大家的親情、鄉情和友情。”洪水準這麼説。微信交流群啟動後,村裏定期向海峽姐妹發佈家鄉最新發展動態,捎去家鄉問候,讓圍頭新娘在海峽對面也能及時了解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增進兩岸交流。 

  為促進圍頭新娘家庭和睦幸福,圍頭村還曾請來泉州市南音藝術家協會主席陳日升用閩南語,給圍頭新娘作了一場“海峽兩岸婚姻家庭”的講座,教育圍頭和臺灣新娘扮好“慈母”“孝女”“賢妻”的角色,為兩岸和平發揮正能量。 

  “家和福建美,家和兩岸親,家和萬事興。親戚越走越近,親戚越走越親。”在去年圍頭舉辦的第四屆兩岸返親節上,福建省婦聯副主席李鳳鳴讚賞説,圍頭與臺灣之間的跨海通婚及舉辦七夕返親節等活動,富有女性特色,飽含濃郁親情,彰顯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情同手足的深厚情誼。(完)

[責任編輯:何建峰]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