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汪辜會談”東道主
進入上世紀80年代,李光耀多次訪問臺灣與大陸,同時與仍處於敵對狀態的兩岸領導人維持友好關係,許多評論都解讀這段時期的李光耀扮演了兩岸橋梁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證明就是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
這項歷史會談的主要參與者邱進益透露,臺灣選擇新加坡是為了回報李光耀奔走兩岸的人情。邱進益説,李光耀在蔣經國時代就與兩岸都有往來,他常説“臺灣是老朋友,而大陸是新朋友”,實情是李光耀訪問大陸後通常會安排到臺灣,與蔣經國分享對大陸及國際情勢的觀察。當1992年兩岸兩會領導人決定會談後,對於在哪見面産生了分歧。當時臺灣堅持對等,一定要選在第三地,大陸其實最先提出的地點是香港,但臺灣認為1997年後香港會回歸;大陸又提出東京,也因種種原因排除。後來在國民黨內部高層會議上,大家覺得何不把人情做給李光耀,一來回報他奔走兩岸的友誼,二來新加坡是第三地又是華人社會,也可凸顯出此事是華人的事情。李登輝表示同意,邱進益奉命密訪新加坡拜會李光耀,李光耀表示很榮幸能作為“汪辜會談”的東道主,隨後立刻指示新加坡外交官當召集人,提供兩方需要的後勤資源。不過,李光耀也告訴邱進益,新加坡扮演的角色僅是提供場地設備,不參與兩岸討論,“這是李光耀對臺灣有感情卻也務實的一面”。
與幾任領導人都有接觸
自蔣經國後,李光耀與臺灣幾任領導人都有接觸。1989年,李登輝訪問新加坡。由於新加坡承認一個中國,對李登輝到訪格外小心,沒有“國旗”、軍禮和“國事訪問”的儀式,在新加坡官方文告中,只提及李登輝是“來自臺灣的總統”。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曾這樣評價李登輝,稱他在任12年公開抒發了一直在臺灣潛伏著的分離主義情緒,卻低估了大陸領導人和人民實現統一的意願。“中央廣播電臺”23日透露,2000年5月陳水扁就任臺灣領導人,李光耀隨後在9月來到臺灣。根據時任“行政院長”唐飛《臺北和平之春》一書記載,李光耀這趟非正式訪問的第一個行程就是與唐飛見面,“急於了解臺灣的政治現況”,並在聽完唐飛的説明後,用國語説了句“看來臺灣麻煩了”。馬英九1994年曾以“法務部長”身份訪問新加坡,首次與李光耀會談,後來陸續在臺北市長、國民黨主席與“總統”任內與李會面。
有臺灣媒體總結認為,雖然2004年因為臺官員辱罵新加坡是“鼻屎大的國家”而使雙方關係一度降到冰點,加上2014年李光耀的“兩岸統一”預言在臺灣炸開了鍋,但整體而言雙方關係發展平穩。“後李光耀時代”這種“特殊關係”如何維繫,成了臺新面臨的挑戰。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