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窩心”原指溫馨 兩岸詞語差異曾引美麗“誤會”

2010年04月09日 08:3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來窩心在臺灣是很溫馨、很貼心的意思啊!和我們大陸的意思正相反!”

  “原來臺灣人説對某人很感冒的意思是對某人不太喜歡。”

  “大陸説住房緊張是什麼意思?住房也會緊張嗎?”

  自兩岸打破冰封,兩岸語詞差異引發的誤會,一直是兩岸同胞交流時有趣的談資;兩岸語詞差異也成為部分專家學者的研究課題。近年來,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方便兩岸民眾交流往來的呼聲日高。

  2009年7月,長沙。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通過的《共同建議》中,“鼓勵兩岸民間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赫然在列。

  2010年3月底,兩岸專家學者聚首北京,就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列出了工作目標和時間表。

  1同詞異義——

  帶來美麗“誤會”

  兩岸同胞同文同種,講的是相同的語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在分離數十年後卻有不少溝通“障礙”,這一發現,曾經讓往來兩岸的同胞小小訝異。

  2005年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談及夫人對自己的支援,用了很“窩心”一詞,令一眾大陸記者面面相覷 ,在臺灣駐點採訪過的記者義務當起了“翻譯”:在臺灣“窩心”是很溫馨的意思,跟咱們的“窩心腳”是兩回事。無獨有偶,近日,參演過某古裝瓊瑤劇的大陸演員也有一番關於“窩心”的回憶:當年,該演員對劇本中的“好窩心”一詞提出修改意見,認為可能引起大陸觀眾的誤解,來自臺灣的導演卻不接受,“官司”一直打到瓊瑤那裏……

  相同的詞,不同的義,諸如此類的例子在兩岸語詞中不在少數。“公車”,在大陸指公家單位的汽車,在臺灣指“公共汽車”。“愛人”在大陸指配偶,在臺灣卻不必然是配偶。“酒店”,在大陸是賓館、旅店的意思,在臺灣卻指喝酒玩樂的地方。

  更常見的是同一事物、不同稱謂。大陸的“網路”在臺灣叫“網路”,大陸的“熊貓”在臺灣叫“貓熊”;大陸的乒乓球在臺灣叫“桌球”,大陸的“臺球”在臺灣叫“撞球”,臺灣的“機車”是大陸的“摩托車”,臺灣的“計程車”是大陸的“計程車”,臺灣的“幼稚園”大陸叫“幼兒園”,臺灣的“捷運”是大陸的“地鐵”,大陸的“立交橋”在臺灣被稱作“交流道”,臺灣的“行動電話”是大陸的“手機”,臺灣的“滑鼠”是大陸的“滑鼠”……

  “有些詞雖然兩岸不同,但可以猜個大概意思,有些卻是風馬牛不相及,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中國政法大學修讀在職學位的臺灣律師劉昌承説。尤其是“食物界”的同物不同名,給兩岸民眾帶來許多“麻煩”。早年間,有臺灣同胞到大陸,看到功能表上有“炒馬鈴薯絲”,心想大陸的廚師刀工真細,那麼小的“馬鈴薯”也能切絲,點一個嘗嘗,等菜上來卻驚呼“搞錯了”。服務員一問方知,臺灣的“馬鈴薯”指大陸的“花生”。服務員問,那大陸的“馬鈴薯”你們叫什麼?答曰:馬鈴薯。

  正因如此,2008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前夕,臺灣旅遊管理部門專門製作了大陸和臺灣用語對照表,並請來專家給旅遊業者授課,除了教他們認簡體字外,“馬鈴薯”就是“馬鈴薯”、“扎啤”就是“大杯啤酒”也是必修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