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北京各區縣狀元 剛知道分數邀請電話就來了
上週二,今年高考成績出爐,隨著就是狀元們的誕生,除了兩位全市的狀元,北大、清華兩所名校也在第一時間開始聯繫各個區縣的高分狀元,還主動幫忙分析專業打出“親情牌”、“學長牌”,帶著參觀學校。
區縣高考狀元剛出分就接電話
從出分到高校聯繫狀元,這樣的過程其實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這些狀元的聯繫方式是如何“落到”清華、北大這兩所名校手裏的?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發現,很多狀元的基本資訊之所以能被招生辦老師在第一時間獲得,主要是因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參加過兩所名校的自主招生。一位不願透露名字的狀元表示,因為之前自己都參加過兩所學校的自主招生,也順利獲得了北京大學的加分,“所以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其實一點也不意外,應該就是我們在填報資訊的時候所留的資料。”
每到招生季節,北大、清華在本市部分高中都分配有專門的諮詢老師。豐台區理科狀元宋欣珂認為,高校可能會跟學校直接溝通,自己的聯繫方式或許是所在高中透露給高校的。“出分後我跟清華大學的老師直接有過會面,另外北京大學聯繫我應該是學校方面給透露的資訊,”她介紹道,“不過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其實我很願意接受,畢竟可以提前了解專業資訊,這也對於後來的填報志願起到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親情牌”、“學長牌”也很重要。豐台區文科狀元馬德隆就表示,之前從學校畢業的幾位學長成為了高校和他們之間的天然橋梁,“我們學校原來就有不少學哥、學姐之前考上過清華和北大這樣的名校,所以我們這屆一些學習相對較好的同學,兩所高校應該也有所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之前的學生建立起了跟我們學校的聯繫,也方便老師們來跟我們溝通和交流。”
學校打“親情牌” 主動幫學生分析就業前景
一位區縣狀元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是在得知分數的第二天就接到兩個學校的電話,兩所學校的老師都很認真地幫她分析了一下專業和就業前景,“其實之前並沒有想過兩所學校會在第一時間就聯繫我,畢竟我的分數在北京來説其實並不算高。”而相比于那些第一時間被北大、清華招生組盯住的狀元,朝陽區理科狀元邱瑋是自己主動聯繫了兩所學校,“因為出分之後不敢保證一定能上自己想去的學校,所以兩個學校我就都主動打電話問了。”邱瑋説,她認為具體“誰先聯繫誰”其實並不重要,還是針對報考專業等問題具體聯繫學校才會更有效果。
朝陽區文科狀元陳雨竹也是在分數出來後主動聯繫了北京大學,跟老師諮詢了填報專業的事情,但在填報志願的截止日那天,陳雨竹卻接到了清華老師的電話,問她會不會考慮填報清華,“我覺得他們這麼做有可能是為了保證今年的分數線跟往年基本持平,有‘保分數線’的因素。”
狀元們被邀請參觀北大、清華
“所謂‘搶’狀元開出的福利條件,對於我們來説可能沒有什麼用。大家不會那麼在乎眼前的利益,會按自己長遠的規劃來看。”北京市一位區狀元如是説。據該區狀元介紹,北大、清華確實都對他們高分段的學生投來“誠意”,但也沒有採取過多的“搶奪策略”,“就是帶我們參觀一下校園和意向的專業,聽教授們介紹下情況,僅此而已。”
“北大、清華的自主招生我都參加了,北大是加40分,加上我的高考成績,可以在全校任選專業。清華給的加分低一些,但我比較偏向清華,所以最終選擇了清華。”海澱區文科狀元在報志願的前一天,和幾位同學一起參觀了清華和北大,“早上參觀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時,專業老師好像比較忙,就派了一個法學系的教授來接待,下午參觀清華經管學院,那邊三個專業老師接待,當天我們三個同學都決定報清華。”
專家觀點
招生大戰折射大學畸形的政績觀
對話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
北青報:為什麼高校會搶生源?
熊丙奇:北大、清華等一些學校招生時候互相搶生源這樣的現象早就存在,十年前就有,現在這種競爭是愈演愈烈。根本原因是中國現行的高考制度是“唯分數論”,大學也就建立了“唯分數論”的招生政績觀,將招到高分考生尤其是狀元作為招生一線人員的政績,甚至作為大學的政績。
北青報:為什麼像清華、北大這樣的國內頂尖高校也搶得如此瘋狂?
熊丙奇:二、三本院校搶生源,是為了生存,而名校搶高分生源,是捍衛“江湖地位”。在大學辦學者眼裏,錄取分數是重要的辦學政績,如果分數線下降,就無法向師生、校友交代,因此,大學對一線招生人員是下了任務書的,為提升分數線,招生人員也就拼了。比如,學校的招生人員要確定前幾十名考生中有多少報考了該校,以此來確定分數線是多少。但如果其中有一些考生被其他學校挖走,那麼該校要達到招生計劃數,錄取分數線可能就要降低。所以,要確保錄取分數領先,北大、清華就必須盯住每一個學生,防止高分學生被對方挖走,在焦慮的人盯人招生中,失態也就難以避免。
文/記者 董鑫 雷嘉 林艷
見習記者 張昆龍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北京青年報